|
2月27日,參觀者從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大廳設立的大型浮雕前走過。當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決定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將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
中評社香港3月1日電/美國《僑報》2月26日載文《為了不被忘卻的紀念》,摘要如下:
中國人的法定紀念日列表中即將增添兩個重要的日子,一個是9月3日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另一個是12月13日的“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最高立法機構近日審議了該項設立“兩日”的草案,一待通過就會成為代表著“國家意志”的一項法律。
“9·3”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最早可追溯到1946年,但一直以來都沒有全國性的統一的官方紀念儀式,影響力較小;而江蘇省自1994年開始以拉警報的形式緬懷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但規格不高,僅屬於“一城一地”的紀念。如今,官方通過立法以最高規格紀念這兩個日子,不僅是順應海內外華人心意之舉,更是順應國際慣常做法之舉。
環顧世界,各個國家與二戰、反法西斯戰爭有關的紀念日不勝枚舉,尤其是與法西斯國家有過貼身肉搏的國家,通過法定紀念日的形式來銘記歷史、緬懷英雄的做法十分普遍。因為,與那場全球大厮殺有關的一切苦難、反抗、犧牲、新生,儘管不堪回首,更是不容忘卻,理應成為全人類吸取教訓的集體記憶,從而更加珍惜和平、守護正義。
比如,作為二戰中太平洋戰場的重要力量,美國官方、民間都對二戰的紀念相當高調。珍珠港海軍基地遭日本突襲的日子(1941年12月7日),被當時的羅斯福總統定性為“國恥日”,並於珍珠港事件70周年之際,由奧巴馬總統宣布為“國家珍珠港榮軍紀念日”,悼念死於日軍轟炸的兩千多名官兵。
同時,美國人還會在每年5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一(將士陣亡紀念日)放假。這個原本是為了紀念南北戰爭軍人的日子,於1971成為法定公假,用於紀念所有的戰爭陣亡將士,總統或副總統通常會發表演說並在國家公墓上放花圈。其中,二戰退役軍人、幸存者受到高關注度,民眾會展示在中國戰場上犧牲的“飛虎隊”隊員照片,發起摩托車遊行,參觀“二戰紀念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