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2011年2月22日,百思買杭州店關門停止營業。 |
中評社香港4月10日電/香港《南華早報》4月8日載文《外國公司必須丟掉傲慢才能在中國贏得更多》,摘要如下:
今年初,英國《經濟學家》周刊有篇文章,標題是《中國失去了吸引力》。文章的主要觀點是,雖然30年來大批跨國公司來到中國內地投資,但這股淘金熱現在結束了,即使機會仍然存在。
主要原因包括中國經濟放緩而成本不斷攀升、許多行業即使在如今仍然沒有完全對外開放、本土企業帶來新的競爭壓力、中國不同地區的差異需要不同的戰略及運營模式。
但中國真的失去吸引力了嗎?那要看不同的公司類型及其發展戰略。其實,對於某些跨國公司來說,中國如今的吸引力甚至更大。
隨著中國的對外開放,外企在中國經濟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外國企業帶來了資金、技術、管理技能、商業模式以及人才開發的方式。
經過20多年來的發展,在華跨國公司的經歷也發生分化。對於大多數企業來說,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市場之一。最顯著的例子就是百勝餐飲集團的肯德基——其全球營業額和利潤的一半以上來自中國。其他例子包括通用汽車、大眾、寶馬和蘋果。
與此同時,許多其他企業也在中國試水,但最後卻決定離開。一些著名的案例包括百思買公司、美泰玩具公司、萬得城公司和億貝公司。外來跨國公司的經歷如此不同,這是為什麼?
其中一個普遍錯誤是,它們想當然地認為中國市場與世界其他地區的市場一樣。這些公司原以為既然能在世界其他地區取得成功,在中國也容易取得成功。它們傾向於將全球商業模式套用在中國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