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範長龍會見哈格爾,明確指出美方在日本言論中國人民不滿意。 |
中評社香港4月24日電/日本《外交學者》4月21日載文《美中戰略不信任的根源》,摘要如下:
最近美國國防部長查克·哈格爾訪問中國、環境保護署署長吉娜·麥卡錫訪問中國台灣以及中國領導人對這些訪問的反應表明,美中關系仍然存在許多專家所說的“戰略不信任”。這帶來了一些重要問題:美中戰略不信任的根源是什麼?哪些因素加劇了這種不信任?應該採取哪些正式舉措來解決這一長期存在的問題?
美中三個聯合公報是兩國關系的基礎,但同時出人意料地在兩個重要方面削弱了雙邊關系:台灣和日本。
台灣問題在美中關系中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因為它是三個公報的核心。然而每個公報中的語言都使美中關系的基礎直接具有模棱兩可的特點。公報的語言表明,雙方對“一個中國”的政治未來有不同解釋,且觀點互相抵觸。中國共產黨認為它是“一個中國”的合法統治者,並堅持這一立場,迫使美國領導層接受其合法性並將台灣“歸還”中國。美國的立場是承認共產黨但保持模棱兩可的態度,只承認“一個中國”的“一個合法政府”,但未指明是哪一個政府。
戰略不信任的第二個根源是日本。盡管美日關系對美中關系有重大影響,但只有1972年的《上海公報》中提到了日本。
在中國看來,美國領導層刺激了“日本軍國主義的複活和對外擴張”,這觸及了中國在1972年公報中表達的擔憂。
美方和中方在1972年和1979年的公報中都同意,任何一方不應謀求霸權和擴大勢力範圍。雖然雙方都同意避免霸權和勢力範圍,但雙方現在都認為對方可能違反了1972年和1979年的聯合公報。
在中國看來,美日安保條約和美國政策轉向的軍事部分不僅表明美國領導層謀求地區霸權,而且正與日本(和菲律賓)合謀,建立地區利益範圍。潛在的新地區結構把美國和日本領導人作為重心。利益範圍包括朝鮮半島、台灣海峽以及南至馬六甲海峽。本質上,中國領導層認為美國領導人有雄心勃勃的地區目標,在這一目標中日本將扮演重要角色。由於顯而易見的原因,這削弱了在1972年和1979年公報中作出的承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