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PPP概念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中國無法以PPP貨幣購買導彈、船只、iPhone和德國汽車。購買這些東西,中國必須按市場現行匯率支付。這就是為什麼匯率估值在對比國家實力時會顯得更加重要的原因。
國際比較計劃基於PPP的數據顯示,按PPP指標衡量,2011年美國仍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2011年的數據是記者可以查閱到的最新數據。2011年中國的經濟規模相當於美國的87%,前一次調查是在2005年,當時的數據顯示2005年中國經濟規模只相當於美國的43%。
按PPP計算2014年中國經濟規模將超過美國,這一預測是根據過去三年中國經濟增長相對較快的情況做出的。
不應為此感到驚訝。2010年,中國取代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時就曾引發轟動。但如果以基於PPP的指標衡量,中國經濟在10年前就已達到了這個裡程碑。根據國際比較計劃的排名,印度如今已是全球第三大經濟體。但印度的名義GDP僅排在全球第10位。
當然,中國經濟在全球的地位正不斷上升,而且這一過程已持續數年。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勢必會用PPP數據向美國和歐洲施壓,要求歐美讓出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簡稱IMF)等國際金融機構的更多決策權。
不過,就像看待所有數據一樣,人們也有理由謹慎看待基於PPP的測算。首先,這是一個統計結構,其基礎是對許多國家一籃子商品的複雜調查。IMF就指出了其中可能存在的統計錯誤。國際比較計劃在周三的報告中稱,在使用該項目的數據比較不同規模的經濟體時,有上下15%的誤差。
一些經濟學家相信,用市場匯率計算出的名義GDP能更好地衡量一個國家的民衆及其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購買力。
此外,還有經濟體的相對人口這個重大問題。毫不奇怪,中國這個擁有13億人口的國家在許多方面都在追趕美國。但美國的人口數量只有中國的大約四分之一。
IMF前官員、目前是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 Inc.)駐香港經濟學家的施瓦茨(Stephen Schwartz)說,不難想象人口越多的國家會有更高的產值。他說,如果按人均單位衡量,中國依然非常貧困。
的確如此。以國際比較計劃的人均數據排名,中國排在第99位,印度排在第127位,美國位列第12,說明美國的生產率和相對財富要高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