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巴德街研究所的黛安娜•喬伊利瓦寫道:“銀行向公司發放貸款為的是讓它們支付老貸款的利息而不是著眼於任何生產活動……實體經濟需要貨幣貶值,但這對套利和舉債經營的遊戲可能是致命的……人民幣可能是中國的次貸。”
這樣嚴重的後果遠非不可避免。中國擁有能為金融系統中可能會出現的呆賬再融資的外匯儲備,國內財政上也有騰挪的空間。但它能否在匯率不進一步下跌的情況下做到所有這一切,這似乎越來越像是未知數了。
中國怎樣才能永久性地扭轉流入的資金對人民幣造成的上行壓力呢?到目前為止,它是通過外匯干預做到這一點的,但它不會希望加劇人們對貨幣操縱的擔憂。中國渴望讓市場力量發揮更大的作用以及推動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更符合這種渴望的另一種方法將是進一步調整施加在國內投資者外流資金上的直接控制手段。
中國對資本的自由流動設置的障礙幾乎比二十國集團中的任何其他國家都要高,但中國的監管機構最近公布了一項上海和香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計劃。最終,通過將資金投向海外來實現中國投資組合多元化的需求可能會變得非常大。
到目前為止,中國的匯率政策促使官方大規模購買以美國為主的政府債券。報道認為,今後,這種情況可能會被私營部門購買股票和房地產的勢頭取代,亞洲其他國家大概會得到不成比例的好處。
這一切或許代表著,全球資金流動的方向和既定的全球金融秩序將出現重大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