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李克強訪非:開啟我們這代人的非洲印記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5-13 09:51:18


  中評社北京5月13日電/當一國總理的出訪轉化為社會公眾口耳相傳的故事,這便是真正的“國之交在於民相親”。

  新京報刊載作者穆柏的文章說,看領導人出訪新聞,會由衷產生一種感觸:在儀式化的歡迎、會見、致辭之外,總還有一些更真切的東西。“國之交在於民相親”的古語,不虛。民相親,意味著在一個家庭裡,會傳承一些與“外國”相關的記憶;在一個社會裡,會流傳一些關於“外國”的故事。

  此次李克強總理在非盟會議中心發表演講時便提起:“我們這一代中國人,是聽著非洲民族獨立運動的故事、關心著坦贊鐵路建設成長起來的。”確實,這便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人的非洲印記。

  20年前,一個叫何勇的北京小夥子,創作了至今仍被奉為經典的歌《非洲夢》。他唱道:“我想去那遙遠的非洲,看一看那裡的天和樹……小鳥兒一叫我們就起床,樹上的水果是最好的幹糧,騎著那大象四處游蕩,去尋找那故事中的寶藏。”

  這是另一種有關非洲的中國印記。沒那麼政治,但投射在非洲這片大陸的,仍是中國人美好的想象,同樣充滿了親近感。

  李克強的非洲之行,意味著大量外交成果、經貿合作、人文影響,而同時也開啟了未來我們這代人的非洲印記。

  比如,當人們說到“熱門”的野生動物保護時,會想起李克強向走私象牙的“宣戰”。他在肯尼亞參觀內羅畢國家公園焚燒象牙紀念地時表示:“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我們共有的家園,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地球的豐富多彩。”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