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倫敦金融城為何盯上人民幣?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6-27 08:37:25


  中評社香港6月27日電/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George Osborne)上周獲悉中國建設銀行(CCB)被正式指定為倫敦人民幣業務清算行時,十分興奮。他表示:“在我們的金融世界中,歷史性變化少之又少。”他接著說,希望“倫敦金融城推動這一變化,並在其中發揮核心作用”。
 
  英國《金融時報》6月27日載文《倫敦金融城為何盯上人民幣?》,文章說,這一進展讓倫敦擁有了與香港和新加坡競爭的基礎設施——迄今為止,後兩者或多或少都擁有了自己的人民幣離岸市場。目前,倫敦在這個市場中的份額是150億元人民幣(合15億英鎊)——與倫敦金融城深厚的資本市場相比只能算是滄海一粟。但樂觀人士認為它與上世紀50年代倫敦歐洲美元市場(eurodollar market)的發展有相似之處。歐洲美元市場為在美國金融體系之外持有美元提供了可能,並助推倫敦成為金融世界的中心。
 
  由於英國經濟遭遇“信心危機”,英國在1957年加強了外匯管制,歐洲美元市場就是為應對這一局面而誕生的。管制規則禁止英國以外的交易方之間使用英鎊交易,倫敦金融城銀行的地位很可能會因此受損。作為回應,倫敦的一些銀行開始接受美元存款,並用它們向英國國內外的客戶發放美元計價的貸款。這個新市場是一種商業開拓,而非監管開拓——儘管大西洋兩岸的貨幣和金融當局均決定不對其進行干預。
 
  人民幣交易國際化則完全是另一回事:它是一種由政策主導的發展,中國當局設定發展步伐並為市場提供指引。這種發展應該不會給香港(迄今為止是離岸人民幣交易的主要市場)帶來太多困擾,因為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儘管它有自己的法律和監管框架。但對倫敦以及中國轄區以外的其他金融中心來說,這種發展的問題可能更大一些。未來幾年,決定人民幣交易發展軌跡的,是中國當局的開放意願,而非私人部門對中國資產的興趣。

  歐洲美元市場建立在美元的主導地位基礎之上——截至上世紀50年代末,美元已成為排名第一的國際貨幣,逾80%的國際貿易的發票都是美元計價的,結算也是用的美元。
 
  到1970年時,離岸美元的規模達到3850億美元——美元很容易被吸引到離岸銀行。在上世紀70年代的10年裡,離岸美元存款市場每年以逾25%的速度增長,從1977年到1987年規模增長了3倍。今天,離岸美元占全部美元資產的四分之一,這一比例是所有貨幣當中最高的。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