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綢之路經濟帶 |
中評社香港8月21日電/為了加強與鄰國的關系,中國在去年提出了“新絲綢之路”政策。該政策包括兩大部分:第一,在陸地上與中亞國家相連的“絲綢之路經濟帶”;第二,連接中國與東盟國家乃至南亞地區沿海城市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澳大利亞人報》8月18日載文《建設21世紀絲綢之路》,文章說,西部大開發等舉措已經促成北方絲綢之路的複興。昆明、重慶、成都、西安和西寧等內陸城市的基建項目可與沿海地區相媲美。中國建成了一條東西向的鐵路,將烏魯木齊這樣的邊遠城市與西安等城市連接起來。利用中亞作為經濟走廊,這條鐵路一直通向莫斯科,並可以到達德國的杜伊斯堡,從而成為中國-歐洲鐵路綫。中國到中亞地區的油氣管道也已經建成。
印度正積極實施“向東看”政策。在與印度連接方面,中國正在建設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目的是將中國的雲南省與緬甸、孟加拉國和印度連起來。這是名氣稍遜的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今年6月份,中國駐印度大使魏葦提議打造“跨喜馬拉雅經濟增長區域”,以促進中國與印度等周邊國家的相互聯系和共同繁榮。跟中國提出的許多類似提議一樣,其具體細節目前還不為人知。然而,這個提議是受人歡迎的,因為它處理的是該地區內部連通網絡中遺漏的一個重要環節。
在亞洲開發銀行近期開展的一項研究中,我和一名同事建議開辟4條方式各異的跨喜馬拉雅經濟走廊。其起點是新德裡和加爾各答,穿過加德滿都和西藏,然後其中兩條綫路向東抵達東南亞,另外兩條綫路向西抵達巴基斯坦、阿富汗和中亞地區。我們還建議,孟中印緬經濟走廊項目應該擴大範圍,覆蓋到所有東南亞次區域經濟合作國家,另外再加上尼泊爾和不丹。
中國提出的“跨喜馬拉雅經濟增長區域”應該關注上述4條經濟走廊。通過大湄公河次區域的3條經濟走廊和中亞地區的6條走廊作補充,這些跨喜馬拉雅經濟走廊會造就一個無縫對接的亞洲經濟體,它從中亞一直延伸到東亞和南亞,從而促進沿綫各國的經濟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