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期,北京城只要進了8月,全是賣兔兒爺的。兔兒爺雖然在天宮職位不大,但因與人打交道,當然得伺候好,不然到天宮說人的壞話就慘了。兔兒爺都是用膠泥做的,三片小嘴,臉上抹粉加上紅色,外面穿上光彩奪目的盔甲,既可愛又有霸氣。兔兒爺塊頭有大有小,大的有三尺高,小的一尺有餘,最小的只有一寸。一寸的兔兒爺基本沒人買,但因為對手藝要求較高,很多做兔兒爺的手藝人很愛做這個,有點“炫技”的意味。拜兔兒爺得招待人家吃的,講究的選毛豆和雞冠子花,有的百姓直接擺兩盤胡蘿蔔。
拜了兔兒爺,還要祭拜月宮神碼,用到的貢品最重要的是月餅,壘成一個金子塔模樣。還要上九節蓮藕,意為“節節平安”。西瓜外皮要刻上花紋,叫“團圓瓜”。祭拜完畢,月餅要留出幾塊保存完好,待到當年的除夕夜再吃,意味當年圓滿平安。
八月十五這天,當朝皇帝要接受大臣朝貢,一般選在排雲殿,中午皇帝“做東”,在景福閣設宴招待大臣,那時大臣就跟著皇帝沾光了,宴席上的盛菜器皿都是金銀所制。菜品雖不稀奇,但“規格高”,只有三品以上大員才能參加。
清朝中秋節,老百姓只過正節一天,皇帝一般過3天,到了慈禧太后這裡前後要過5天。老太婆能折騰會享受,大清國在她手裡折騰來折騰去,最後弄得國庫空虛,國力衰微,以至於被外國侵略者到處欺凌。
(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