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應抓住諾獎所體現的時代趨勢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0-13 09:10:36


2014年10月7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中村修二獲得諾貝爾獎後慶祝。
  中評社香港10月13日電/本年度諾貝爾物理學、化學獎頒發給了搞"發明"而非做出"發現"的研究者們,向人們展示了一種偏愛直接產品轉化而非理論創新的取向。這是對創新行為外延的一種擴大,讓更多形態的研究價值和更多身份的研究者可以得到認同。對於越來越多地與諾貝爾獎發生聯系的中國大陸研究群來說,這種新的認同既是機會也是新的要求。

  美國《僑報》10月10日載文《中國應抓住諾獎所體現的時代趨勢》,文章說,來自美國和德國的三位科學家發明了超分辨率熒光顯微鏡,讓人們可以用肉眼窺見納米世界,從而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納米概念早已被人熟知,這一帶有複雜名稱的發明也便可以讓更多的人迅速理解它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可能為自己的生活帶來何種變化。

  同過去複雜理論的獲獎相比,這樣的發明更加親民,更直接地體現出了價值。如今,納米級分辨率顯微鏡已經在全世界範圍內被使用,已經為人類獲取新知識帶來了極大助益,諾獎這次的偏好顯然落在了從理論研究到實際應用的直接轉化上。

  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三位日裔研究者就更是如此,他們發明了LED燈,這種發明在全球的廣泛應用無需贅言。諾獎評獎委員會為他們給出的頒獎詞如此說道:"白熾燈照亮了20世紀,LED燈將照亮21世紀。"

  從獲獎者身份上來說,他們已不單單是研究者,同時還有開發者的身份。超分辨率熒光顯微鏡的第一篇相關論文發表於1999年,其首次實際應用在2006年前就已經出現,德國萊卡集團的投資讓這項研究在短短十年內就實現了從研究到產品的飛躍。在這裡,三位科學家無疑扮演了開發者角色,他們與大企業的合作成為產學研攜手創新的典範。

  而從三位日裔科學家的過往來看,其中有兩位都有過在日本大企業裡搞研究的經歷。雖然他們均在象牙塔中取得成果,但其與產業界的緊密聯系毫無疑問是LED燈迅速走向生產階段的關鍵。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