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9日中午12時06分,日本首相安倍抵達北京,此次安倍晉三攜夫人安倍昭惠抵達北京,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
中評社香港11月10日電/處在低谷的中日關系可能迎來轉機:11月7日,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與到訪的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長穀內正太郎舉行會談,雙方就處理和改善中日關系達成四點原則共識。由於此共識達成的節點“十分巧妙”,旋即引發外界關注,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都給予積極評價。
法國《歐洲時報》11月10日載文《中日關系“破冰” 溶冰尚待日方誠意》,文章說,當前,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會議正在北京召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已抵達中國,在這一重大外交場合,中日首腦是否會安排會晤,如果安排又將進行怎樣的互動,是外界觀察中日關系走向的關鍵樣本——領導人會晤一直是雙邊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中日首腦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見面了”。
中日關系的現狀對於兩國而言都不是最優選擇,力主“周邊外交”的中國仍舊需要一個穩定的周邊環境來進行轉型與發展,而正處在經濟低穀的日本同樣離不開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就整個亞太地區來講,近年來中日之間的波折,也讓這個原本就政治衝突多發的地區,更加充滿博弈,增添了不穩定因素——就在中日關系的低穀時期,日本加大了與中國有海域紛爭國家的互動,希望在亞洲多結同盟以牽制中國,從實際效果來看,日本的這一做法也確實給中國帶來了一定的麻煩。借助此次中日之間達成四項原則共識,兩國關系若能走上破冰之路,也將有助於中國在亞太地區的外交部署中爭取更大主動權。
但中日關系之所以跌入冰點,根本原因還在於日本當局在歷史問題、釣魚島問題上的做法觸及了中國的核心利益,在這樣的情形下,中國有必要給出堅決回應,強硬一些也不為過,損失一些局部利益也不為過。畢竟,任何外交的目的都是為了維護國家利益尤其是核心利益。實際上,自中日首腦近乎“零交流”以來,日方也曾多次向中方提出兩國領導人會晤的建議,但均遭到中方的拒絕。即便是這次中日之間達成四點原則共識之後,中方在回應“中日兩國首腦是否會在APEC領導人會議期間進行會晤”問題時,態度依然謹慎。
也正是因為中日首腦之間無法進行正式會晤,所以兩國領導人在一些外交場合是否“偶遇”、能否握手,便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也被解讀為兩國關系冷暖的重要信號。相較此而言,此次中日之間達成四點原則共識,便有了更加積極的意義,是兩國在處理和改善現有關系上做出的努力,但中日之間能否真正走向破冰之旅,還得看日本的行動。正如此次共識達成次日中國外長王毅所言——希望日方認真對待,切實遵守,落到實處,從而為兩國領導人會面營造必要和良好的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