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雾笼罩在北京上空,央视新址大楼只能看到一个模糊轮廓。 |
中評社香港11月24日電/中國和美國共同承諾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是件具有象徵意義的大事,被很多人認為不可能的一幕真的在北京出現了,而且就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結束後的第二天。
法國《回聲報》11月18日載文《中國要麼進行生態革命要麼窒息而死》,文章說,全世界都在稱贊這一具有強烈政治姿態的行動:這兩個過去在氣候領域從不屈服於外界壓力的污染大國終於表現了善意。美國宣布到2025年要實現溫室氣體排放量比2005年減少26%至28%的目標,中國則首次正式提出到2030年左右使碳排放達到峰值。
這一表達本身十分模糊,而且環保專業人士都知道中國的目標很可能是不夠的。不過無論如何,北京方面已釋放出了強烈的信號:長期被視為全球化“搭便車者”的中國如今已願意在全球性挑戰——首先是全球氣候變暖——面前承擔起自己的責任。這也使下面這種說法變得更加真實可信:中國終於要著手處理本國的生態危機了。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也是世界最大的污染排放者。盡管中國的發展水平遠低於歐盟,但其溫室氣體人均排放量要高於歐盟,它真要向環保癌症開戰了嗎?這方面的矛盾在此次APEC會議期間得到了很好體現。北京人雖然享受到了“APEC藍”,但這是當局採取嚴厲措施的結果。在北京及一些周邊地區,車輛限行、機關和學校放假、工地和工廠停工。
與往常一樣,只要事關自身形象,中國政府就一定能實現既定目標。但在APEC會前,北京周邊的工廠加班加點,提前完成生產任務。10月的空氣幾乎令人窒息。
毫無疑問,中央政府十分清楚需要進行一場深刻的變革。問題很嚴重:在中國500個大城市中,約有495個的空氣質量不符合世界衛生組織的標准。土壤質量的下降也到了令人擔憂的程度,官方統計數字顯示中國近五分之一的耕地已被污染。此外,中國的水污染問題也十分嚴重。
除了國家形象可能受到威脅外,還存在一個對當權者來說更為嚴重的問題:民衆的憤怒越來越明顯。環保問題已成為引發群體性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