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增速持續放緩 中國央行應全面放鬆貨幣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1-24 09:14:30


 
  最後,伴隨經濟增速放緩而出現的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成本高的問題,是否可以通過貨幣的全面放鬆來解決呢?答案同樣是否定的。

  一方面,銀行間市場隔夜利率可以接近2.5%的低水平,監管機構和市場參與者感到“流動性充裕”;另一方面,小微企業、三農產業、服務業等實體經濟抑或借不到貸款,抑或貸款利率高達10%-15%。這種結構性的流動性錯配問題,不是來源於貨幣數量不足,而是來自現有的金融壓抑,揭示金融改革有待深化。比如非市場化的存款利率限制,促生了信托、財富管理等影子銀行中間環節,增加了貸款最終需求者的利率成本;而傳統的、缺乏競爭的銀行體系,更傾向於把信貸額度配置到國有企業或者地方政府融資平台,以獲取具有壟斷性的息差收益,以至於很容易忽視經濟中具有創新性但有風險的小微企業。類似結構性的問題,只能通過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才能根本解決,如加速利率市場化以減少融資中間環節、增發民營銀行牌照以擴大銀行業市場競爭、發展互聯網金融來服務傳統信貸不願覆蓋的經濟主體等等。

  從國際經驗來看,英美兩國的寬鬆政策比較成功,目前經濟也領先進入較高速的恢複增長階段;對比而言,日本和歐元區的QE實踐並不是很成功,經濟也始終沒有擺脫通貨緊縮陰影。究其根源,在於二者金融危機後面臨的問題不同。英美等國面臨的主要是總需求不足的問題,經濟中的結構性矛盾並不突出;而日本特別是歐元區問題較為複雜,面臨勞動力市場自由化、財政體制改革、以及銀行監管統一等結構性問題的挑戰,不僅僅是總需求不足的問題。當前缺乏深化結構性改革條件下,全面放鬆貨幣並不能帶來顯著的經濟效果。

  反觀中國,近期經濟的增長趨勢和成分變化,並不支持央行全面降息降准、放鬆貨幣;而歐日央行進一步擴大量化寬鬆計劃,又可能造成國際流動性的過剩和對中國貨幣發行的外部制約;同時,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的結構性問題必須依靠金融體制改革來解決,從國際經驗看,多發貨幣未必能起顯著效果。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