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人民幣與美元標誌性脫鈎之後的大部分時間裡,人民幣即期匯率一直高於中間價成交,表明中間價的設定扮演了平衡推動人民幣升值的市場壓力的角色。
但是,上個月底中國為了刺激經濟而下調基準利率後,上述這種模式開始逆轉。中國經濟今年全年增速預計將是自1990年以來最低的。自7月開始,其他新興市場貨幣匯率開始下跌,中國此次降息也恰逢這些貨幣開始加速貶值。
即便在即期匯率走軟之際,中國央行仍然接二連三地逐步上調中間價,擴大了即期匯率與中間價之間的差價。儘管一些人將這種差價視為央行和市場之間的拉鋸戰,但中國央行此舉更多地是為了減緩人民幣的下跌,而非積極推動其上漲。
中國招商證券(China Merchants Securities)的經濟學家謝亞軒表示:“往往會出現即期匯率下跌,但中間價並未跟隨市場向下走的情況。這表明央行在向市場傳達穩定的信號。”
中國央行也可能對市場進行了直接干預。外匯交易員們表示,周二上午人民幣匯率大幅下挫,當天下午,他們看到大型國有銀行集體買入了人民幣。
此類舉措通常是央行的身影出現在市場上的信號。
儘管很少有人預計人民幣會在近期快速貶值,但許多投資者開始質疑認為人民幣只會單向升值的傳統觀點。
不難理解根深蒂固的人民幣升值預期。除了在2009年、金融危機最危急時分,中國央行臨時恢復人民幣盯住美元匯率以外,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自2005年以來每年都在升值。眼下美元、歐元和日元利率全都接近為零,人民幣資產的較高收益率增加了人民幣的吸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