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8日至29日,中央外事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 |
中評社香港12月25日電/最近閉幕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證實,中國強調要切實發展與鄰國的關係,而不是與美國和其他大國的關係,這預示著中國外交將出現大轉型。
日本《外交學者》12月22日載文《中國的外交大轉型》,文章說,這一決定反映出北京認為與亞洲國家和新興大國的關係對推動民族復興的作用將變得比與發達國家的關係更重要。這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對西方干涉中國利益的容忍度可能會降低,並更加自信地加強對核心利益的控制和敦促改革國際秩序。
中國對經濟和地緣政治長期趨勢的評估是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北京認識到,亞洲對中國的未來越來越關鍵。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判斷,如果亞太地區實施結構改革並進行基礎設施投資,它仍是最有可能為未來全球經濟增長提供動力的地區。中國領導人試圖通過“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舉措使這一可能性成為現實。
此外,中國意識到它必須保護自己的地緣戰略側翼,以為其躋身世界強國行列做好準備。中國領導人深知歷史先例:謀求成為亞洲和歐洲主宰的國家最終淪為由與鄰國之間衝突引發的戰爭的犧牲品。東中國海和南中國海持續不斷的爭端和動亂使這一危險在中國決策者看來清晰真切,設法鞏固中國的影響力並削弱潛在威脅,如美國的同盟體系,將為中國帶來加強安全性的希望。用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的話說,“亞洲政治安全和經濟發展兩輪失衡問題日益突出”。中國所提出的建立亞洲“命運共同體”旨在解決這一失衡問題。
優先發展與周邊國家的關係必然意味著,中國與美國以及其他大國關係的戰略優先性將降低。全球金融危機使大部分發達國家陷入經濟和政治停滯狀態。在技術方面,儘管創新能力依舊薄弱,但中國已大大縮小了知識和能力方面的差距。作為需求和增長的發動機,新興市場似乎已做好了隨時超越發達國家的準備。此外,中國憑借軍隊現代化不斷縮小軍力差距,尤其是在中國的周邊海域。
此次會議還顯示出另一個可能出現的變化。習近平強調了發展中國家中的一個亞類:發展中大國。習近平要求“擴大同發展中大國的合作”並“把我國發展與廣大發展中國家共同發展緊密聯繫起來”。中國學者認為,這些國家是支持改革國際秩序的重要合作夥伴。中國媒體把這一標簽同俄羅斯、巴西、南非、印度、印度尼西亞和墨西哥等國家聯繫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