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27日電/在第七屆健康中國論壇上,原衛生部部長高強忍不住吐槽,很多吐槽點讓人感到意外。據人民日報報道,本屆“健康論壇”的主題是“醫藥健康產業融合與新生”,高強理解,所謂融合與新生,就是力求將健康領域中有關的部門、行業、人群、利益、矛盾、觀點等等融合在一起,把各種不同的利益訴求融合在一起,難度確實很大。
吐槽醫療投入:
國家投那麼多錢,怎麼老百姓就沒感覺
不久前媒體發表一個醫改藍皮書叫《中國醫藥體制改革報告》,它指出, 2009年—2013年全國財政醫療衛生支出累計是30682億, 2014年財政的預算安排的衛生支出10071億。2003年我剛到衛生部的時候,全國的財政衛生經費只有778億,11年增長到10000多億。
但是給人感覺是,政府的投入並沒有有效的減輕居民個人的負擔。政府的投入錢哪兒去的?有人說是被浪費了,流到了醫院、藥房、制藥企業和醫生的手裡,人民群眾並沒有直接的受益。
問題在於政府的投入中,很少用於改革公立醫院不合理的創收機制。近幾年雖然有的醫院改革以藥補醫的機制,醫院收入減少了,但這部分需要彌補的,政府也沒有相應的增加補助,而是通過調整醫藥服務收費標準增加收入而彌補,這種機制怎麼能夠有效的減輕群眾的醫藥費用負擔呢?
可以想像,在公立醫院仍然實行自收自支的創收機制的情況下,如果政府撥款只用於改善醫院的基礎設施條件和購買大型設備,其結果只能是進一步增強醫院的創收能力和水平,很可能進一步加重群眾的醫藥費用負擔。
吐槽醫院創收:
只給你買設備,不給你發工資
對於醫務人員和群眾的利益融合我們講了多少年,一直強調公立醫院要保持公益性,不要和群眾爭利,但是收效甚微,關鍵就在於我們的醫院到現在還是一種公里創收的機制。政府對醫務人員的工資基本上是一分錢沒有的,完全靠醫療服務賣藥去掙錢的方式,掙得多發的多、掙得少發的少,這種機制是鼓勵醫務人員去增加收入的,同時也導致了醫療費用負擔的加重,這種機制始終難以解決。
我們有些部門堅持的原則是辦事不養人,我可以給你錢買設備、建房子,但是我們不能保證你工資,你去服務創收發工資,這種機制是把我們的醫務人員推到了群眾利益的對立面,這是導致醫患衝突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既傷害了群眾利益,也傷害了我們醫務人員尊嚴和白衣戰士的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