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規劃了二十多年的方案再一次“熱”了起來 |
中評社香港1月31日電/中國打算在亞洲最活躍的一個地震帶上,深挖一條比英吉利海峽海底隧道長出一倍、造價高達360億美元的隧道。建成後,它將成為世界上最長的水下隧道,用鐵路連接中國北方兩座港口城市。這是個太過離奇的規劃。
築造巨型工程的傳統
美國《紐約時報》1月13日載文《足夠大才能展示民族能力》,在中國各地,造價動輒數十、上百億美元、同樣雄心勃勃的項目已經上馬,比如世界最長的大橋、世界最大的機場以及世界最長的天然氣輸送管道。耗資800億美元的南水北調工程綿延1500英裡。
中國有築造此類巨型基建工程的傳統。從長城到大運河再到三峽大壩,數百年來,這個國家一直用龐大的公共建設項目展示著非凡的工程技能和經濟實力。
2014年11月,手握重權的國家發改委批複了包括新機場和新高鐵在內的21個超大基建項目,總投資額接近1150億美元。
“中國對大型項目的偏好由來已久。”經濟學家、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黃育川說。“它是這個社會的血脈和文化的一部分,是骨子裡的東西。工程只有夠大,才能對這個國家有影響。”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是總部設在華盛頓的一家智庫。
北京方面正致力於扭轉過度依賴政府主導型投資推動經濟增長的局面,建造大型基礎設施的計劃與這種努力背道而馳。此外,一些經濟學家擔心中國最終會為巨額債務所累。
“人們應該感到擔心,因為這些大型項目中盈利的寥寥無幾。”在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教授政治經濟學的中國問題專家史宗瀚說。
支持者VS反對者
上海這個有2500萬居民、無比富庶的大都市被視為典範。由大型機場、地鐵、污水處理系統、發電廠等超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構成的網絡,為這座城市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