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經濟減速絕非巧合 “新常態”將持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2-04 09:25:03


  中評社香港2月4日電/目前中國經濟增速的下滑與最近幾十年的周期性狀況有著根本的區別,這一點似乎很清楚。這說明經濟很可能正轉向一個“新常態”時期。

  香港《南華早報》2月2日載文《中國的“新常態”將持續一段時間》,文章說,供給學派和需求學派模型都能解釋和界定這種情況。供給學派認為增長取決於資本、勞動力和全要素生產率的作用,需求學派則認為增長靠投資、消費和淨出口來推動。

  從供給學派的角度看,中國的人口紅利在2012年過了拐點,之後工作年齡段人口的逐漸減少以及撫養比率的上升可能對關鍵的增長決定因素產生深遠影響,包括勞動力供應、儲蓄率、資本邊際收益率以及全要素生產率。

  2012年,中國的工作年齡段人口第一次比前一年減少——減少345萬,降至9.37億,以後持續下降。

  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速在2012年降到8%以下,這可能並非巧合。過去三十年裡,中國的全要素生產率——包括技術效率、制度與管理創新——在經濟增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主要是通過勞動力從農業地區轉到附加值較高的第二和第三產業以及“後發優勢”來實現的。然而,大量這樣唾手可得的果實已被摘取——勞動力過剩的狀況在消失、中國與發達國家之間的技術差距已經縮小——這表明未來中國的生產率增長速度會減緩。

  同樣的觀點適用於制度與管理創新: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私營部門的興起、國企改革、加入世貿組織以及由此帶來的全球貿易的增長,這些因素推動生產率在三十年的時間裡快速提高,而今這一趨勢很可能會放緩。

  從需求學派的角度看,隨著經濟繼續解決長期存在的失衡和潛在的系統性風險,投資的增速勢必減緩。固定資產投資占GDP的比例在2012年達到46.1%,明顯高於23.8%的世界平均水平。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