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大約占到中國固定資產投資總額30%的房地產市場,在2014年趨緩,由於人口統計學上的不利變化和購買力緊張,這一趨勢很可能持續下去。
雖然向增值曲線上端攀升可能有助中國保持甚至擴大在某些領域的市場份額,但出口的增長不大可能對經濟增長起到像過去一樣大的作用。
在投資和出口減緩之際,國內消費應該在推動增長方面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不過,消費增長通常與名義收入的增長一致,所以中國要成為像美國一樣的消費主導型經濟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
中國政府多次強調經濟“新常態”,當局顯然正集中精力轉變中國的增長方式。
正在實行的戶口改革將推動城鎮化進程,減少不利的人口趨勢的影響,從而促進經濟增長。削減繁文縟節和打擊官僚主義等引人注目的計劃也應該提高政府效率。
與此同時,取消阻礙私營部門進入某些由國企占主導地位的行業的規定和障礙、自由貿易區的試點和擴大以及在這些自貿區內採取“負面清單”投資政策等措施都應進一步創造私企與國企公平競爭的環境,並鼓勵私人投資。政府鼓勵創業和創新的積極努力應該能使更高效的企業茁壯成長,並最終淘汰效率低下的競爭者。
金融部門的改革對經濟也應該是好兆頭。這些改革包括逐漸放鬆對利率的控制、人民幣國際化以及通過“滬港通”向國際投資者進一步開放國內資本市場。
雖然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的增長速度可能放慢至7%左右,但它可能使政府有更多餘地來解決深層的結構性問題,為高質量的、更加可持續的增長奠定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