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個月來,上海股市暴漲至近7年高點,監管部門加快了IPO審批步伐,幾十個專注於新股的基金產品陸續推出。
在IPO抽簽認購中享有優先權的共同基金經理喜歡當前的制度。
“新發行制度在抑制IPO價格太高問題上很有效,同時也為二級市場留下了可觀的盈利空間,”在中德合資的國聯安基金(GTJA Allianz Funds)管理一支以打新為主基金的周平表示。
但金融體系的其他領域出現了明顯扭曲現象。每到大型IPO之前,短期利率都會飈升,因為投資者要借入資金參與抽簽認購。東方證券IPO超額認購90倍,這意味著逾9000億元人民幣的資金被凍結了約1周。
在此前的發行制度下,IPO審批受到限制,但定價自由,同樣也產生了扭曲。
多年以來,發行企業和承銷商都充分利用了新股的結構性短缺,這種短缺是監管瓶頸限制了IPO總數造成的。即使發行價很高,能夠成功上市的少數新股都受到了狂熱追捧。
在市場疲軟時期,這導致了一種令人失望的結果:新股以高價發行,股價在頭幾個交易日進一步升高,而一旦整體市場狀況壓倒了最初的熱情,股價便在幾個月內跌破發行價。
還有一種令人擔心的情況是,規模較小的企業往往融資過多,超過投資自身核心業務所需資金,導致它們到房地產市場投機,以及從影子銀行系統借入資金。
中國政府在2013年11月會議上通過了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經濟改革方案,其中包括承諾取消IPO審核制。中國證監會表示將放棄審批權限,允許證交所執行精簡的發行註冊手續,IPO的時機和定價都將交給市場去決定。
國內媒體報道稱,註冊制有望在今年晚些時候實施。但分析師們警告稱,證交所本身就是受證監會控制的。
“註冊制是政策制定者設定的方向,但也要有一個過渡期,”肖世俊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