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3月30日電/台灣能否及如何參加由中國大陸倡議成立的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亞投行)一事,這次博鼇論壇中成為關注的焦點。會前,馬英九、毛院長及陸委會先後對台灣參與亞投行一事表達了正面的態度,經過政府授權,蕭萬長更是當面向習近平表達了台灣願意積極參與的立場。習近平對此點頭表示理解,而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則說台灣有機會,大陸歡迎台灣加入,主管涉外事務的外長王毅則指出,亞投行是多邊銀行,需要經過一定的協商程序,至於名稱則應按國際慣例來辦理。
中國時報今天社論指出,中國大陸和台灣都已經把立場和態度表達得非常清楚,台北積極表態願意加入,前提當然是要對等尊嚴,北京表示理解歡迎,但細節仍要協商。本案複雜,牽涉不少層面,事情顯然不可能立刻獲得解決,但就當前雙方反應看來,算是一個好的開場。今後就看兩岸雙方是否能夠從大局出發,站在歷史及戰略的高度,嘗試透過對話、談判、協商,易位思考,發揮化不可能為可能的藝術,排除萬難,早日促其實現。如能成功,對台灣、對大陸、對兩岸這都會是一個雙贏、多贏的結果。
兩岸為了台灣能否加入國際組織、如何參與國際活動,多年來鬥得不可開交,身分、名稱與時機都是爭議,從中華台北、中國台北到台澎金馬關稅領域,由逗點到句點,爭執幾度到了幾乎撕破臉的地步。對兩岸來說,這裡面牽涉到“國格主權”、政治立場和面子的問題,但對不了解兩岸問題複雜性的民眾和外國政府來說,雙方簡直是在玩弄文字魔術或大搞玄學,有時甚至到了難以理解的地步,幾十年後再回過頭來看,恐怕不少人還真會覺得有點莫名其妙。兩岸當局和民眾現在都要能夠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才行。
從過去的經驗來看,從亞銀到國際奧會再到世界貿易組織,北京固然有其原則的堅定性和一貫性,但在某些安排上也展現了一定的靈活性,願意以變通的辦法來解決問題;台灣雖然也有所堅持,上策當然是面子、里子兼而有之最好,但最後總在雖不滿意,但還能接受,或以抗議但仍然參與的方式,在理性務實的基礎上能做出正確的抉擇,畢竟里子和實惠才是重要的考量。對於台灣參加亞投行的問題,雙方都應本著同樣的精神和方法來處理問題才是上上之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