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官方版圖 |
中評社香港4月16日電/遠親不如近鄰,這是中國人很早就認識到的一個樸素的生活道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3月底在博鰲亞洲論壇發表主旨演講時,再次強調中國與周邊國家要樹立“命運共同體”意識的重要性,倡議多時的“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無疑是中國與周邊打造“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助推器。作為中國的鄰國,東盟十國如何回應“一帶一路”備受關注。
新加坡《聯合早報》4月 3日載文《中國學者:東盟國家對“一帶一路”普遍審慎觀望》,文章說,受訪中國學者認為,雖然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國對“一帶一路”做出正面表態,但東盟國家普遍仍持“審慎中觀望”的態度。一些東盟國家仍對中國不信任與疑慮,是中國推動這個戰略所面對的最艱巨挑戰。過程中,一些原先就對華較友善的國家,預料將進一步鞏固與中國的雙邊關係,而另一些國家,可能在安全問題上更向美國靠攏。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李明江去年曾就“一帶一路”課題到部分東盟國家調研,他得出的初步結論是,東盟十國對“一帶一路”的支持度可分成三大類。
李明江:東盟十國支持度分三類
李明江受訪時說,第一類是泰國、柬埔寨、老撾。它們最能接受“一帶一路”,唯一的顧慮是不想把對外關係全放在中國一個籃子裡,所以也會同時爭取其他域外大國的援助。
第二類是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文萊。它們比較能接受“一帶一路”,但同樣不希望對外關係只押寶中國,並擔心中國在本區域的影響力擴張得太快,所以會與中國配合,也會拉攏域外大國參與合作項目。
第三類是越南、菲律賓、緬甸。李明江認為,中國要與它們展開實質合作較困難,中越、中菲關係因南中國海主權紛爭鬧僵;緬甸過去20年裡與中國的部分合作項目實施不暢,其中密鬆大壩工程已擱淺。這些國家要與中國深化合作,也都面對國內民族主義情緒高漲的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