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5月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莫斯科克裡姆林宮同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會談。 |
中評社香港5月11日電/如今,俄中兩國在政治上迅速接近,在這一過程中,正確理解對方的行為邏輯顯得非常重要。
《全球政治中的俄羅斯》雙月刊5月6日載文《霸道與王道——俄中如何界定自己的國家利益》,文章說,中國目前的國家利益觀形成於鄧小平時期,并一直延續至今,只經歷了不大的變更及增補。與俄羅斯的領導人不同,鄧小平敏銳地發現并判斷出:發展,尤其是經濟發展才是當今時代的主旋律,大國之間爆發大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正是在此基礎之上,形成了中國的國家利益學說。與俄羅斯相似,它也由三大要素組成:經濟發展、維持國內穩定和領土完整、與最多的國家尤其是鄰國保持友好關系。
經濟發展是中國外交活動的主軸。改革開放政策持續至今,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紅利。2014年,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成為全球頭號經濟體。不僅如此,越來越多的人認為,中國的重要性和影響力僅次於美國,位居全球第二位。從經濟發展這一優先方向出發,中國推出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項目,目的是在經濟增速回落的大背景下,為經濟提供新的發展動力。
無論是中國還是俄羅斯,維持國內穩定和領土完整都同等重要。中國對領土的看法與其民族認知及國家榮譽感直接相關,一切都源於該國過去的“百年屈辱史”。維持領土完整也與經濟發展速度直接相關。經濟增長會帶來居民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升,所得資金可被用於問題地區的發展及“維穩”。
從國家利益出發,中國外交的另一重要特點是維持與鄰國及大國的友好關系。國家利益賦予中國外交的另一大特點便是塑造一個“給予型國家”的形象。在中國的政治思維當中,有“霸道”和“王道”兩種概念,這要追溯到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19世紀末的東亞國際關系體系。按照這一劃分,“霸道”指的是那些致力於通過對內政及外交施加影響來掌控鄰國的國家所推行的政策,具有嚴重的負面色彩。按這樣的描述,歐洲大國無疑都實行“霸道”路綫,美國當前在全球的所作所為,以及俄羅斯在後蘇聯地區確立勢力範圍的路綫,也與“霸道”無二。
與之形成對比的則是“王道”,它不謀求通過武力來控制其他國家,而是創造條件讓其他國家與自己合作,從中享受優惠、獲得財富,其他國家則會主動為其提供確立控制權的一切機會。某些中國學者認為,中國提出的“絲綢之路經濟帶”項目和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方案恰是中國“王道”路綫的體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