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每個經濟體都要經歷這樣的成長之痛,而且它們永遠不會消失。上世紀90年代到本世紀頭10年,我們西方人也忘記了上世紀學到的慘痛教訓,即銀行業具有內在風險。我們放寬了對銀行業(尤其是投資銀行業)的監管。2008年,我們曾目睹英國銀行業在最低穀時險些關停自動提款機,所以我們沒什麼值得驕傲的。
此外,我們還需要一些歷史視角——看得越遠越好。17世紀,中國曾是世界上最強大、最先進的經濟體,其經濟規模約為英國的8倍(當然,中國人口衆多)。即使到了1870年,中國仍是世界頭號經濟體。
不管上海股市的表現如何,中國的發展故事都令人驚嘆,而且在未來20多年內,中國將可能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與上世紀50年代的日本合資企業一樣,與西方汽車制造商、飲料企業、工程和電子企業合作的中國合資企業也將帶來技術轉讓。中國將像韓國一樣,從仿造大國發展為世界領先的科技大國。這些經濟體的成功將讓整個世界變得更加繁榮。這對所有人都有益,包括齊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