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履歷與貝•布托有些相似,甚至堪比曼德拉。雖然實力差距懸殊,但她多年來從未放棄與軍政府的抗爭,因而在西方成為倍受媒體追捧的英雄。除諾貝爾和平獎外,她還獲得過多國頒發的極高榮譽。而緬甸政權則被視為東亞地區僅次於朝鮮的獨裁體制。
無論如何,奧巴馬對於緬甸選舉倍加關注,都另有原因。
打滑的轉向
人們習慣於將巴爾幹半島稱作“歐洲柔軟的腹部”,對於地緣政治版圖裡的中國而言,緬甸同樣是它的“軟腹”。2011年,奧巴馬在衝擊第二任期前,曾於澳大利亞議會發表講話,稱要轉向亞洲。中東的對抗已接近尾聲,美國如今需要給亞洲國家送去民主曙光。這番講話被視為針對北京,華盛頓擔心中國會隨著經濟實力的增長,致力擴大在本地區的政治影響。
然而,時間證明,奧巴馬有關中東的預測不僅過於樂觀,而且全盤錯誤。美國放任“伊斯蘭國”出現、也門爆發戰爭、地區緊張氣氛全面升級。然而,華盛頓還是無意放棄“轉向亞洲”,它將軍艦派往南中國海,在因斯普拉特利群島(即我國南沙群島——本網注)而起的領土爭端中支持盟友。
中國一貫不幹預鄰國內政,做生意時從不附加政治條件。西方媒體卻試圖將中國算作緬甸果敢衝突的一方,這與將烏克蘭在頓巴斯地區的內戰稱作“俄羅斯的武裝幹預”如出一轍。
此外,中國與泰國就舉行聯合軍事演習達成協議,并與泰國、老撾、緬甸商定成立打擊販毒及非法移民中心,彼此交換情報信息。對此,美國非常不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