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埃塞俄比亞的調查發現,負責埃塞俄比亞城市輕軌項目的中國公司雇用了近4800名埃塞俄比亞人,還有4000名埃塞俄比亞人在華堅鞋業公司——靠近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的一家中國制鞋廠——工作。在上述兩個例子中,一些本地工人甚至被送到中國接受管理方面的培訓。這種做法對中國公司來說比較劃算。要從中國引進工人,公司必須支付更高的薪水,還要負責工人的機票和食宿。在非洲的許多中國工地,緊張氣氛當然是存在的,不過它們往往是因為對薪水和工作條件存在爭議,而不是因為本地人沒有工作機會。
第四個謊言是:中方向非洲提供援助和資金是獲取石油和采礦權的一種手段。今年早些時候,一些對中國援助進行追蹤調查的研究人員說,收購自然資源并不能解釋中方的對非援助模式。我們自己的數據庫也尚未發現任何中國用援助直接換取石油或采礦權的例子。
在大多數情況下,中國的銀行要求有穩定的收入來為非洲的大額貸款提供保障,但這其中并不涉及中方運作的礦山或油井。
第五個也是最後一個謊言是:中國對非洲的土地有無法滿足的胃口,甚至可能打算派中國農民去非洲種莊稼,再運回國內。在11月出版的一本書中,我和我的研究團隊調查了60個關於中國在非農業投資的傳言。我們花三年時間在十幾個國家進行了實地調查和采訪,結果發現在據說已被中國公司收購的1500萬英畝(1英畝約合4047平方米——本報注)土地中,有真憑實據的還不到70萬英畝。中國農場種植最多的是橡膠、糖和劍麻。它們并未種植莊稼以出口到中國。(作者德博拉•布羅伊蒂加姆系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中國非洲研究計劃負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