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3月22日電/盡管中國最近的經濟形勢很艱難,但許多經濟學家和分析家認為,中國超越美國的趨勢仍然沒有改變,它很快就會成為世界經濟的領頭羊。實際上,這已經是太平洋兩岸的主流看法。不過,中國的工商企業力量仍然遠遠落後於美國。
如果仔細研究中國企業的表現和前景,就能發現該國仍然面臨一些障礙。不管是在中國還是美國,企業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四分之三。從廣義上講,跨國企業及其供應鏈控制著約八成的全球出口和外國直接投資。換句話說,經濟的力量嚴重仰仗工商企業的力量。
美國《外交》雙月刊3/4月號載文《中國企業能够征服世界嗎?》,文章說,中國經濟在過去30年裡借助低成本制造商的非凡表現急劇增長。中國政府為這些企業的蓬勃發展創造條件:更新升級制造業、吸引外資、保持相對較低的貨幣幣值。但要取得成功,中國的制造商還必須在其他方面超越競爭對手——而它們也確實做到了,將中國變成了世界經濟舞台上一支至關重要的力量。
不過,如果中國想要變成世界上最強大的經濟體,它的工商企業必須學著在競爭激烈得多的資本貨物(用來生產其他貨物)和高科技產業超越別人,發明并營銷諸如半導體、醫學成像設備和噴氣式飛機等高精尖產品。認為中國最終會成為主導經濟體的人往往想當然地認為,中國企業在第二代產業中的表現,也會與它們在紡織品和消費電子產品等相對簡單的第一代產業中的表現一樣出色。
但是,中國起初的經濟繁榮仰仗的是美歐企業的勞務外包,圍繞著數以百計的類似企業發展,其中許多是出口低技術產品的外資企業。相比之下,要在資本貨物和高科技領域成功,企業必須發展適合少數客戶的獨特能力,掌握廣泛的技術,獲得深刻的客戶知識并管理全球的供應鏈。此外,在低成本制造業中,中國企業主要是與發展中國家的企業競爭,而主導資本貨物和高科技產業的則是日本、韓國、美國和歐洲財力雄厚的跨國大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