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來,“一帶一路”建設在外界疑惑的目光中逐漸成長,可以肯定,疑慮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仍會存在。一種疑慮來自老牌發達國家。在經濟不太發達的地區,“一帶一路”是香餑餑,各國爭著參與合作,借機搭乘中國經濟發展快車;但像歐洲部分國家,對“一帶一路”就不怎麼熱心,一方面擔憂“一帶一路”的政治考量大於經濟考量,一方面糾結於哪種資本合作模式才能保障自身利益最大化。還有一種疑慮來自沿綫的小國家,“小螞蟻”和“大象”合作是否會吃虧?
這表明,“一帶一路”建設的政策溝通工作、對外闡釋工作,務必持之以恒,再怎麼強調都不為過。
首先,要以誠相待、積極變通,借助支點國家撬動其他國家、整個區域。對於小國家,要多從對方需要出發,讓對方感受到合作中的平等,建立起信任;對於精於計算的國家,多多磋商,尋求雙方都能接受的利益共贏模式,比如中法之間的“雙方合作在第三方共同發展”的模式,就促成了愉快的合作。在此基礎上,發揮支點國家的示範效應,如中東歐的捷克、西歐的法國、中亞的哈薩克斯坦、南亞的巴基斯坦,逐步達成與區域內其他國家的合作。
其次,重視華僑華人以及華媒,發揮其穿針引綫作用,講好中國故事。有的華僑華人活躍在所在國的政治、商業、文化圈,可以結合該國發展需要,利用自身影響力推介中國“一帶一路”有關項目;有的華僑華人熟悉當地的國情、法律、風俗,可以當好中國企業出海投資的參謀和合作夥伴;華文媒體利用信息優勢,緊跟“一帶一路”研究,積極報道“一帶一路”故事,做好溝通橋梁。
第三,經濟和文明兩條腿走路,用文明的融合彌合信任赤字。國之交在於民相親,融洽的民間氛圍有助於防止民粹主義滋生,文化交流有利於降低合作項目因偶發因素而夭折的幾率。最近幾年,中國在海外投資的港口等基建項目,因為所在國政府更迭、民間情緒被煽動等因素流產,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對此,中國既要加強風險管控意識,也要想辦法做好形象公關。中企在沿綫國家投資,多講究社會責任,提升形象;中國與沿綫國家的民衆,相互間多走動,通過旅游、留學增進相互認知和友誼。“一帶一路”的經濟效益固然重要,文明融合的意義同樣不能低估。
海外華僑華人期待“一帶一路”戰略與沿綫國家分享中國發展機遇,共同繁榮,為世界經濟走出危機,促進世界和平做出獨特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