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用和私營太空產業的崛起還將影響北京的海外政策。中國希望有一天能將其太空產業作為與那些沒有太空能力的國家建立關系的基礎。(中國已經在農業等領域在發展中世界采取類似戰略。)例如,北京計劃在那些參與其“一帶一路”計劃的國家采用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中國還邀請其他國家就其計劃中的空間站進行研究。
不過,中國尋求合作的努力絲毫不會減輕華盛頓對中國太空計劃的擔心。事實仍然是,美國和中國是強烈的地緣政治對手,北京將繼續著眼於其軍事目標打造其太空產業。意識到這一點,華盛頓無疑將繼續限制對華進行太空相關技術出售和轉讓,不論這會給美國太空部門帶來怎樣的損害,因為中國會轉向世界上的其他公司和承包商。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美國將願意或者能够在所有太空相關事務上將自己與中國隔絕開來,就像當初它對待前蘇聯的態度一樣。
美國與中國的關系有時候可能會比較冷,但這不是冷戰。而且在當今環境下,獨自探索太空已經不可能。美國航空航天局的預算連續多年被削減,為了實現目標,該機構已經被迫在國外尋找幫助。隨著中國能力的增長,并最終超越它在歐洲和俄羅斯的競爭對手,美國航空航天局將不可避免地與中國進行更長久的合作。美國的私營太空公司也是如此,它們很可能會加大對華盛頓的壓力,要求通過直接或間接的聯合項目允許美國航空航天局與中國合作。
與此同時,隨著擁有太空能力的國家和公司數量暴增,在太空應對一些共同挑戰的全球努力將使得隔絕中國的努力更為困難。監測和跟蹤太空垃圾(漂浮在軌道上能嚴重損壞衛星和航天飛機的碎片)已經成為一個全球關心的問題,對此美國也十分關注。但沒有北京的幫助,美國無法確保其衛星不會被這些碎片碰到損壞(或者處理其他國際太空問題),特別因為中國很可能在未來20年內成為全球第二大衛星運營方。另外,由於太空正成為一個每個國家都可利用的公共空間,由此產生的新問題的外交解決方案不可能沒有該領域最重要的兩個角色的參與。
太空政策的制訂正變得日益複雜,因為太空項目的商用、民用和軍用界定已經越來越困難。使事情進一步複雜化的是,太空相關技術通常既有商業應用,也有軍事應用。不論是美國,還是中國,都不可能忽略太空技術進步對各自軍事能力的影響。但有一點也日益明晰,即沒有對方的幫助,不論是美國,還是中國,都不可能實現其太空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