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爾事件”重創公眾愛心。圖為2016年11月30日,深圳,羅一笑的父親羅爾接受媒體採訪。 |
中評社香港1月11日電/大約5年前,中國捐贈舊衣物和捐錢治病一度成為風氣,但因盜竊、欺詐以及網絡世界的炒作,捐贈文化受到冷遇,形成惡性循環。
據《日本經濟新聞》1月8日報道,在中國一度非常流行的捐贈文化未能扎下根來。在收入持續增加、消除貧富差距意識增強的大約5年前,捐贈舊衣物和捐錢治病一度成為風氣,但現在這種熱度正在逐漸消退。原因包括盜竊和欺詐行為屢屢發生、善意無法到達需要者那裡等。捐贈文化的前景似乎并不樂觀。
穿過上海中心區略北的“歐陽花苑”大門,便能看到一個約兩米高、熊貓形狀的“回收箱”。
設置這一回收箱的是當地從事廢品再利用的上海緣源實業有限公司。該公司從2011年起從附近居民那裡收集衣物,在進行分類和清洗後,無償捐獻給貧困地區的人。
然而,該公司負責人無奈地說,回收舊衣物的消息被媒體報道後,便經常有人來“搶”捐贈的衣物。進入該小區,記者發現回收箱的蓋子是敞開著的,似乎已經被人翻過。
該小區保安說,“有時候有需要的人會來找衣服,也不能說它沒有用處”。因為這是項以良心為前提的工作,所以很難界定違法行為。
食物的捐贈也沒有步入正軌。上海市設置了一種“分享冰箱”,裡面的盒飯是免費提供的。但去年12月上旬記者在那裡看到,盡管已到中午,并沒有人前來領取。
這些盒飯是餐廳響應環保組織呼籲,利用多餘的食材制作的。一位餐廳老板說,“捐贈的盒裝飲料很快就會被領走”。可能因為民衆在意食品的新鮮程度,所以對其他食品敬而遠之。現在的情況是,雖然有需求,但還沒有被接受。
欺詐行為的曝光也讓人們遠離捐贈。不久前,一位男子稱要為其患白血病的女兒治病,在金錢上遇到困難。這件事通過社交媒體被廣而告之,他因此收到了超過200萬元的捐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