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2月10日電/1月末中國外匯儲備跌破3萬億美元關口,為連續七個月下降且續創近六年新低。分析人士指出,央行向外匯市場投放美元是外儲規模下降的主要原因。不過叠加美元指數下跌帶來的正向估值效應,以及中國對資本流出控制的加強,外儲規模降幅明顯收窄。
多因素致外儲減少
據路透社2月7日報道,中國央行2月7日公布,1月末中國外匯儲備為2.998萬億美元,環比減少123億美元,單月降幅連續兩個月減少,且為七個月來最低。
外管局有關負責人答記者問時指出:“從1月的情況看,央行向市場提供外匯資金以調節外匯供需平衡是造成外匯儲備規模下降的主要原因。”
他并表示,由於適逢農歷春節,居民境外旅游、消費等活動增多,企業償債和結算等財務操作也會增加,帶來相應用匯需求,成為外匯儲備規模下降的季節性因素。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美元指數下跌導致外儲投資中歐元、日元等計價資產估值增加;同時人民幣對美元止跌反彈,人民幣貶值預期暫時逆轉;再加上加強外匯合規性審查,結售匯逆差情況或有所好轉,這些因素共同導致外儲規模降幅收窄。
根據路透社測算,1月當月主要儲備貨幣中的歐元和日元對美元分別升值2.68%和3.63%,而當月美元指數則下跌2.64%。
不過,外儲降幅收窄也確實反映出中國跨境資金流出較前一時期有所放緩。原因既包括監管層實施了更加嚴格的措施控制資本流出,也包括美元指數大起大落帶來的人民幣貶值預期的分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