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片:銀行工作人員在清點美元。新華社發 |
中評社香港2月18日電/彭博新聞社2月13日發表一篇有著引人注目標題《美國最大債權國拋售美國國債作為對特朗普的警告》的文章,推測說“在特朗普時代,美國最大的外國債權國在為美國政府提供資金的問題上正在突然改變主意”,接著又說,“從東京到北京和倫敦,人們的共識顯而易見:目前幾乎沒有海外投資者希望踏入13.9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市場。不管是特朗普總統任內赤字增加和通脹上升的前景,還是美聯儲將數次提高利率,世界上最安全的債務市場似乎變得不那麼理所當然了——尤其是11月以來收益率上升之後”。
香港亞洲時報在綫網站2月14日載文《中日外匯儲備:為什麼彭博社搞錯了?》,文章說,上面兩段引文中唯一正確的大概是有關美國國債收益率從去年11月以來出現上升的陳述……而對此作出充分解釋的是市場對特朗普宣布的減稅和基礎設施政策將導致較高增長、也許還有更高的通脹和美聯儲政策利率的極為理性的預期。
在消極的政治方面,彭博社這篇報道可能會完全有利於恢複和助長長期存在的潛在偏執型擔憂,即認為中國和日本有朝一日將通過揚言拋售手中持有的巨額美國國債而對美國政府進行政治勒索。
事實恰恰與此相反。在美聯儲為外國央行持有的國債與美元國債收益率之間沒有可覺察的關系。圖表顯示,在2015年末和2016年末外國央行(主要是中國)堅持美元儲備時,國債收益率出現穩步下降。在美國大選後國債收益率大幅上升,而當時外國央行持有的國債實際上反而略有上升。
這并不完全違背供求法則。但片面地把視綫盯在外國央行的美元儲備上——就像彭博社的報道那樣——卻純粹是沒有找到重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