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2月1日電/陳菊在高雄要拿出2億來補助冬季3個月的免費搭乘公共運輸,林佳龍在台中要砍火力發電廠用煤數量,這些對減少空污的作用都很有限。
資深媒體人趙少康今天在台灣蘋果日報撰文說,發電最便宜的是核能,再來是燃煤、燃油、天然氣,最貴的是綠能,我相信太陽能、風力等綠能未來發電效率會愈來愈高,價格會愈來愈低,但絕不會在這幾年發生,而水利發電在台灣則是量太小微不足道。
現在因為不要核電,綠能建設趕不及供應,只好增加燃煤來替代解決,但燃煤必然帶來污染問題,尤其天然氣貯存不易,何時可建好第三貯氣糟在未定之天。對燃煤的依賴很可能不減反增。
以前反核擁核的論點很清楚:擁核人士說核電便宜供應穩定,核電廠安全無虞;反核人士說核電不安全,一旦出事後果嚴重,核廢料處理無著且昂貴。雙方的論戰並沒有把空氣污染及溫室氣體效應列為主要焦點。
先把溫室氣體排放放在一邊,因為對一般人而言,臭氧層破洞跟南極企鵝減少都很遙遠,但空氣污染,特別是PM2.5帶來的過敏、支氣管炎、肺腺癌卻是與日俱增、逃避不了的風險,以前只講碳氧化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最多再講到揮發性有機物,而空氣中的懸浮微粒都沒有引起太大的重視,了不起談談PM10,誰知一下子跳出了PM2.5,而且來勢洶洶,對人體造成重大危害,將來很可能會發現PM1.0、PM0.5危害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