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2016年12月25日,中國老撾鐵路全線開工儀式在老撾北部琅勃拉邦舉行。老撾總理通倫率老中雙方代表揮鏟破土,並親自鳴鑼九響。(新華社) |
中評社香港12月7日電/中國政府在亞洲大型新興市場動用籌碼。亞洲是全球最具活力的大洲,創造全球GDP的三分之一,擁有將近50億的潛在消費者。在擁有低薪競爭優勢的亞洲地區,中國企業在進駐戰略上顯然比美國、歐洲和日本企業更具優勢。
據西班牙《公衆》日報網站12月5日報道,在亞洲,中國已經開始實行出口和投資多樣化,與鄰國一起以多邊方式應對被白宮改變的世界經濟秩序。中國正在邁向全球最大的市場——亞洲,亞洲各國的消費水平正在不斷提高,而且年均經濟增長率達到5%,增長前景良好。
北京已經開始將投資項目公司和商業網絡轉移到其他市場,它的目光落在自己的鄰國身上,越南成為優先運營中心,以及建立擴展至整個東盟的亞洲工廠的中心。中美貿易爭端促使企業投資緊急轉向,而亞洲新興經濟體成為這場貿易戰初始階段的最大贏家。
無論企業屬於哪個國家,在哪裡經營,從這場商業衝擊中尋找新的市場都是一項艱巨而複雜的任務,因為它的決策需要考慮各種複雜因素,包括突變的地緣政治和受到另一場金融危機威脅的經濟秩序。在工業轉向數字化,就業、專業技能和平台突然轉變,競爭日益複雜激烈的背景下,在亞洲擁有利益的大部分私營企業都在考慮多種選擇,不能離開亞洲市場。
全球私營部門都有這個任務。但中國更有優勢,它激發了亞洲的活力,渴望引領亞洲實現數字化。因為中國的部分家庭消費能力大漲,人均收入不斷增加,企業在2008年危機之後一直不停地進行海外收購。
在此背景之下,中國周邊的國家和地區正日益受到青睞,成為大型科技跨國公司在國外以有競爭力的價格組裝產品配件或者生產軟件或電池的目的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