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17日電/近日,遼寧省委、省政府印發了《遼寧教育現代化2035》,遼寧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遼寧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兩個文件構成了遼寧省到2035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頂層設計和行動方案,其中提出的遼寧將試行“3+1+2”的普通高考新模式引人關注。不過,在遼寧高考的新模式裡,依然未能體現出提升體育地位的政策變化。這讓早在去年3月全國最早建議新高考採取“3+1+2”模式的南京理工大學動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教授感到既欣慰又有些無奈。近10年來,由於我國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已經到了危險境地,各界對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的呼聲越來越強烈,但是作為中國教育指揮棒的“高考”始終與體育絕緣,學校體育的地位依然未得到根本性提升。
今年2月,教育部宣布確定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等8省市啟動第三批高考綜合改革,遼寧於近日公布了高考改革方案,成為8個省市中最先出台新政的省份。
高考“3+1+2”新模式,其中“3”是指語數外三門主課,“1”是指文科的歷史或理科的物理,“2”是指生物、化學、地理、政治中選擇兩門作為選考科目。
但是,作為最早公開提出高考“3+1+2”新模式的王宗平,其本意是希望“體育、藝術”等科目可以進入選考的“2”的範圍。王宗平表示,在“高考指揮棒”的影響下,體育唯有進入高考才能得到學校、學生、家長的真正重視,把體育作為“選考”科目,把對體育的選擇權交給學生,既有助於那些有一定體育特長的學生在高考中體現自己的優勢,也可以向學校、學生、家長傳達一個明確的信息——應該重視體育,認可“體育”也是一種能力,因為孩子的體育未必在幾門選考科目裡一定就是最差的。
王宗平在去年3月提出高考“3+1+2”新模式,是因為高考改革導致的物理弱化引發了物理學界的擔憂——自2014年教育部在浙江、上海實施高考改“3+3”模式後,比較難學的物理遭到了大多數學生的擯棄,這一現象在去年全國兩會期間終於引起部分兩會代表的憂慮,他們呼籲理工科學生在高考時一定要考物理。王宗平在去年兩會之後就在南京理工大學動商研究中心的自媒體平台提出了高考的“3+1+2”模式,即對“3+3”模式進行升級,把選考的“3”變為“1+2”,文科生的“1”為歷史,理科生的“1”為物理,同時,仍保留學生從化學、生物、政治、地理四個科目中自主選擇兩門選考科目的權利。但在選考科目裡,王宗平認為,範圍可以擴大到體育、藝術等科目,尤其是對於體育學科而言,如果不納入到高考範圍內,提升體育地位都難有實質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