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費者在京東位於北京的7FRESH超市購物。 |
中評社香港7月26日電/中國消費者一直推動這個國家的經濟并改善許多全球企業的財運。但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本周再次調低2019年全球經濟預期的背景下,投資者想知道,中國消費者在面臨貿易不確定性時將具有多大的韌性。多年來,全球各地的投資者和企業都在追隨中國消費者。到2030年,中國58%的家庭將躋身“大衆富裕”或更富有階層行列,遠高於目前的12%。
美國《巴倫周刊》7月24日載文《中國消費者已推動經濟增長,以下將顯示他們能否繼續保持這種勢頭》,文章說,這種增長預期能經受住已侵蝕商業信心的美中貿易衝突嗎?迄今,中國消費支出并沒像一些人預計的那樣“脫軌”。相反,經過仔細審視中國一些已成美國關稅衝擊“震中”的地區——當地20%的就業來自制造業及與大豆農業相關的崗位,美林銀行經濟學家米歇爾•梅耶并未發現這些地區的消費趨勢與其他地區有“可識別差異”。中國消費者似乎并未把貿易戰當回事。
瀚亞投資首席投資官維吉妮•梅森內弗說,短期看,為中國農民工提供大量就業崗位的制造業和建築業將感受到貿易緊張。但如今,中國服務業崗位激增,去年在中國總就業中占比達43%,遠高於2010年的35%。制造業崗位減少已不再像以前那樣會對中國更廣泛的經濟產生重要影響。盡管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似乎增長疲軟,但上月同比強勁增長9.8%,這可能象征轉機。
投資研究機構TS Lombard的經濟學家勞裡•格林認為,盡管汽車市場不景氣,但這種曾被廣泛用於評估中國消費趨勢的數據,因受到其他因素——中國實施新排放標准、大城市更嚴格的限號規定、與日俱增的二手車市場等——影響而變得不再是最佳指示器。在工資增長、降低個稅等措施助推下,中國人的可支配收入也在相當合理地增長。
格林認為,與官方數據相比,來自中國銀行的儲蓄調查是彰顯消費者信心的更可靠晴雨表。相關調查發現,即便面臨貿易戰,中國人的消費信心也在增長。消費信貸也一直在增長,這有助於令中國消費者覺得手頭更闊綽。
摩根大通新興市場股權基金經理利昂•埃德爾曼說,近期看,任何貿易解決協議都將提振中國市場,盡管北京正實施的降低個稅改革尚未獲得廣泛關注,但此舉會促進中國人消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