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綫教育可助推教育公平的前提是教育資源的低成本可複制。但是,這又與教育中“因材施教”的理念形成了矛盾。
此前便有一例,成都七中在綫直播課程,購買學校一般只給“尖子班”使用。老師的解釋是,如果基礎不够好,很難跟得上。事實證明,即使是“尖子班”,每年也會有人選擇中途從網絡課程退出,回歸傳統課堂。由此可見,在綫教育與學生接受程度不匹配的情況也常有存在。
因此,在綫教育的推行也應關注地區學生基礎差異,引入分層教育,并注重在地學校的綫下配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其次,在綫教育領域創新空間巨大,仍未達到改變教育理念的革命性影響。
目前來看,大多數在綫教育目前還是以名校課程為主推廣為主,等於“新瓶”裝“舊酒”。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5G、虛擬現實等新興技術快速發展,遠程教育的未來場景必將越來越智能化,呈現出跨空間、虛擬化、強交互等典型特征。
目前,在中國注重互動、體驗,形式多樣的教育產品還沒有成為主流。信息技術教學應用的大部分場景還處於較淺層面,對設備和資源的使用方法單一,缺乏深層次模式創新,信息“化”程度還很不够,技術對教育的革命性影響尚未充分彰顯。
再次,填平“鴻溝”更應注重欠發達地區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注重學生和當地居民信息應用能力培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