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10月1日上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這是“創新驅動”方陣。 |
中評社香港10月6日電/一個貧窮和欠發達的國家迅速發展成為超級經濟大國,這在近代史上是第一次,對世界產生了巨大影響。
西班牙《起義報》10月3日發表比利時經濟學家馬克•旺德皮特的文章稱,在經歷了約一百年的殖民、屈辱和內戰後,毛澤東在1949年將這個國家重新帶上了世界舞台,中國人由此重獲尊嚴。那是一場“高速發展馬拉鬆”的開始,從此徹底撼動了世界格局。正如拿破侖所言,中國是一頭沉睡的獅子,一旦被驚醒,整個世界都會為之顫抖。
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是世界上最貧窮、最落後的國家之一。為了在高度敵對的世界環境中實現平等的革命理想,中國必須推動經濟和技術的迅速增長。此後的70年間,這一目標在反複的試驗和挫折中逐步實現。
1978年,中國謹慎但馬不停蹄地開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中國還與很多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包括在1979年與美國建交。
中國經濟不僅在各項數據上令人驚嘆,在質量上也邁出重大步伐,技術發展就是有力的證明。如今中國已成為創新領域的領頭羊、新技術的領路人。中國目前擁有世界領先的超級計算機,并且正在建設世界上最先進的量子計算機研發中心。近年來,中國還在高超音速導彈、量子衛星以及最重要的人工智能等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鑒於國內勞動力市場、工資和國外市場的快速變化,中國政府制定了不同且持續的增長模式。中國領導人近來一直強調不能只關注增長率。在新的發展模式下,大衆消費、服務業增長以及通過爬上更高的技術階梯來增加附加值才是引擎。這種發展模式的改變是中國領導人靈活實施經濟政策的有力證明。
多數觀察人士也都認為中國經濟極具靈活性,并將在很長時間裡繼續快速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