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人員查驗乘車人員的湖北健康碼等身份健康憑證。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
中評社香港8月27日電/為防控疫情,健康碼在中國橫空出世。而健康碼需要智能手機作為載體。如今在中國生活,沒有智能手機十分不便。以前若是偶爾沒帶手機或手機沒電,還能正常生活。但疫情之後,情況變了。智能手機幾乎成了必需品。就算去醫院看病,也要在手機軟件上預約。外出旅游自不必說,在一些要求嚴格的地區,若沒有健康碼,都無法乘坐公交車和地鐵。
日本ZDNet網站8月26日載文《疫情過後,中國如何對待網絡弱勢群體——老年人呢?》,文章說,本月初,大連一名老人因沒有健康碼而無法乘地鐵并與工作人員發生爭執的新聞引起關注。前幾天,哈爾濱一名老人因乘車時無法出示健康碼而遭司機停車拒載,還被乘客譴責的新聞也引發熱議。盡管智能手機普及率(在中國)不斷提高,但在老年人群體中,會熟練使用的仍為數不多,很多人因年紀大了不願意學習。即便中國的“無現金社會”稱號由來已久,老年人購物時,現金交易仍是首選。盡管用智能手機預約掛號看病的趨勢越來越流行,但還是有很多老人到醫院排隊掛號。
互聯網在華飛速普及。不會用智能手機的老人是否會被社會拋棄?關注新聞會發現,不適應後疫情時代生活的那些人,并沒被社會拋棄。
據報道,中國政府采取諸多政策,比如一些小區配備專人,幫助老年人學習如何使用智能手機,有的還設置專門課堂。這樣做,不僅是為讓老人們學會使用手機,還讓他們每天生活得更有活力,交到更多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