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在貿易決策領域,中國缺少這種發聲的渠道。
2016年初,在美國前總統奧巴馬主導下,多國正式簽署了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當時美國決定亞太地區貿易規則的能力似乎還非常穩固。
TPP是一個高度政治化、野心勃勃的協議。美國總統特朗普2017年初突然宣布美國退出TPP時,理由完全是錯誤的:首先是因為他希望達成“美國優先”的雙邊貿易協議,其次是因為TPP是奧巴馬的政治遺產。
2012年,RCEP作為一項非美國主導且本質上具“亞洲”色彩的協議被提出,中國當即表示支持。
這個戰略成功了,一定程度上得益於特朗普的短視衝動行為,但實際上是因為北京正確地認識到,亞洲尚不具備達成TPP之類協議的條件。後者要求各方嚴格奉行美式市場經濟意識形態。
同樣,中國成立亞投行時的想法也是正確的,它當時認為,對於世界銀行和聯合國系統內的類似地區開發銀行發放貸款時作為附加條件開出的很多政策處方和禁令,很多亞洲國家已不再感興趣。
華盛頓智庫大西洋理事會非常駐資深研究員洪川認為:“RCEP的主要贏家是中國,它在世界最有經濟活力的一個地區獲得了主導地位,北京因此有機會制定自己青睞的規則和標准,也賦予了中國公司利用這些有價值市場的重大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