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2日電/一則“幼師和保育員缺口大”的新聞引起廣泛關注,網友們各抒己見,話題熱度很高。人們所擔心的正是如何更好地實現幼有所育。
不只是幼有所育,近年來因為人口結構改變而帶來的社會變化,開始逐漸影響中國社會的運行和發展。年輕人不願生孩子造成的低生育率矛盾開始顯現,老年人口越來越多導致的人口老齡化進一步凸顯,獨生子女家庭面臨的養老等問題也困擾著中青年……這些問題不加以解決,未來勢必會影響到中國社會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乍一看,上述問題似乎都是壞事,但我們也要學會辯證地看問題、發展地解決問題。人口結構變化是不可避免的,與其坐等問題找上門,不如提早布局、主動謀劃,將問題轉化為機遇,帶動經濟社會發展。
比如幼師問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因為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幼師緊缺問題開始凸顯,而幼師質量不高則是一個更長久的問題。但這些問題的解決,不只是單純增加幼師數量就能實現,而應把它放在基礎教育發展這個更大的視野中,通過對幼師問題的解決來帶動關係幼兒發展的問題全面解決。
還有現在社會普遍關心的養老問題。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養老也不只是簡單地增加養老院數量、提高養老金等就可以完美解決,而是應該制定政策助推養老產業發展,形成各式各樣的養老模式,調動社會各方資源,共同解決老有所養的問題。並且,養老不僅需要物質支撐,還要關注精神養老,讓老年人能夠心情愉悅地生活。
人口結構變化帶來的社會問題遠不只這些,未來還可能會產生新問題。所以,我們不能被動應對,而要主動迎合。人口結構變化短時間無法逆轉,但是變化趨勢可以預測,根據趨勢我們做出相應調整。
解決社會問題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首先政府的支持和引導必不可少,需要制定政策、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這是解決好社會問題的基礎。其次應充分發揮社會組織的功能和作用,讓社會組織在養老、幼教等社會問題上有所作為,使社會問題的解決更富有彈性、更加圓滿。同時,還要發揮好社區的力量。在全民抗疫中,社區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其實社區的作用遠不僅於此,上接下達,聯繫家庭和個人,社區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在解決一些社會問題上,社區可以承擔更多的角色,發揮更大的作用。
人是經濟社會活動的基礎,中國經濟能夠在改革開放40多年裡有如此驕人的成績,龐大的人口基數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人口老齡化、生育率逐漸降低等現實因素的出現,中國人口結構將迎來大的調整,但中國人口基數大的這個事實沒有改變。變與不變中,就存在著機遇,應對好,調整好,經濟社會將會有新的發展,甚至找到新的增長點。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張一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