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4日電/據中國經濟網報道,近期,有消費者林女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她於1月9日下午兩點左右於某生鮮電商平台下單生鮮產品,但平台信息顯示當日預約配送時段已滿。最終,林女士於當日晚間11點左右預約了能夠次日送達的訂單。
無獨有偶,另一消費者申女士亦對記者談道,她於1月9日晚間在另一生鮮電商平台預訂菜品,卻發現最早可配送時間只能選擇次日中午。
“生鮮電商都在融資,都說在加強供應鏈,但是消費者卻感受不到。”申女士對《證券日報》記者坦言。
2020年,線上買菜的人越來越多,生鮮電商發展迅速,傳統生鮮電商龍頭企業不斷擴張,也有互聯網巨頭開始進入這一領域,市場競爭也愈發激烈,行業混戰格局之下,誰能最終站穩腳跟還是個未知數。
在中國品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朱丹蓬看來,極寒天氣和各地鼓勵就地過年促進了網購訂單量的增長。
“對於生鮮電商等即時配送平台而言,這也正考驗著各個平台的供應能力。”朱丹蓬談道,2020年以來,各個平台都先後表示加強供應鏈,供應鏈將成為這些平台競爭的重點。當行業發展進入同質化階段的情況下,能否提高用戶黏性就取決於當下各個平台的配送、供貨能力。
叮咚買菜有關人士也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賣菜不是流量生意,要把用戶的複購率做上來。我們就堅定賣菜,堅定地往上游和供應鏈走。賣菜這個事情本質上是產業互聯網,背後是一個龐大的農業產業以及供應鏈體系,它要複雜和重要得多,應該在這上面下功夫,而不只是運營技巧、流量獲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