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5月20日,少數民族婦女在貴州省榕江縣臥龍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千匠百藝扶貧車間就業。 |
中評社香港3月4日電/顯然,較之前任共和黨總統,拜登的民主黨政府將在外交政策中更加重視所謂“人權和民主價值觀”。同樣顯而易見的是,華盛頓將在與俄羅斯和中國的關系中強調這些優先事務。最後,毫無疑問,民主黨政府會致力於將其意識形態上的“十字軍東征”轉變為“西方集體”的全面行動,試圖實現所謂“自由民主國家”的團結。
中俄不會作出讓步
俄羅斯國際事務理事會網站3月1日載文《為什麼拜登的意識形態攻勢會受挫》,作者為該理事會主任安德烈•科爾圖諾夫,文章說,在未來幾年中,我們無疑將聽到美國白宮和國務院發表的許多關於所謂“民主與人權”的強硬聲明。從聯合國大會到歐安組織議會的諸多相關國際組織將采取許多舉措。當然,我們還會看到針對俄羅斯和中國,可能還有許多其他國家的新“人權”制裁。
但是,美國的新意識形態攻勢會取得多大的成功呢?它能否與“第三波”全球“民主化”成就出了不少力的上世紀80年代大規模的西方人權運動相提并論?人們對此存在嚴重質疑。
首先,俄羅斯或中國在美國壓力下作出任何讓步的前景似乎都令人懷疑。相反,它們也許采取與讓步相反的做法——兩國都將在美國關切的問題上強化自身立場。哪怕只是為了再次證明它們不會容忍美國幹涉內政。不難預言,美國意識形態打壓的增強將繼續鞏固俄中夥伴關系,以反擊美國的宣傳戰,等等。
美國自身千瘡百孔
其次,人們對拜登政府是否准備發動新的意識形態攻勢表示懷疑。原因一目了然,即美國本身仍未從去年的深刻政治危機中恢複過來。許多美國人仍然對去年11月總統選舉的公正程度以及著名社交網站封禁唐納德•特朗普及其支持者賬戶的合理性心存疑慮。去年夏天席卷美國的大規模種族騷亂,也使人們懷疑美國領導人是否有充分的理由標榜自己的國家是捍衛“人權”的典範。倘若拜登總統和他的團隊在大致上理順國內局勢之前打“國際人權牌”,就算是美國民衆,也未必會信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