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悠悠萬事,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實乃首要任務和頭等大事。 |
中評社北京3月30日電/習近平總書記3月6日在看望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全會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時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把確保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作為首要任務。”這是深刻洞察食物結構變化趨勢基礎上對穩糧保供工作的新部署,更是新時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指引和根本遵循。
保障重要農產品供給是首要任務
南方日報發表華南農業大學農業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首屆廣東鄉村振興咨詢委員會委員萬俊毅文章表示,長期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重要農產品尤其是糧食供給安全。早在1982年,中央就對省級行政區實行糧食征購、銷售和調撥包幹管理。經過40年的實踐探索,“米袋子”省長負責制日漸完善。自1988年開始,政府實施多輪“菜籃子工程”,提升肉類、蔬菜、水果、水產品等各類食物的生產能力。經過不懈努力和艱苦奮鬥,中國向世界有力回答了“誰來養活中國”的問題,以占世界9%的耕地和6%的淡水資源,養育了約占世界1/5的人口。
然而,中國飯碗要盛中國糧的壓力從未減輕。一是加速推進的城鎮化進程擠占生產農產品的耕地空間。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數據顯示,中國現有耕地面積為19.18億畝,自第二次調查以來的10年間已經減少1.13億畝,雖然全國實現耕地規劃保有量目標,但是半數省份突破耕地保有量的紅線。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中國要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
二是人口增長需要更多的農產品用於維生,加上食物消費結構持續升級使得居民對初級農產品的需求量不斷增大。目前,中國14億多人每天要消耗70萬噸糧食、9.8萬噸油、192萬噸菜和23萬噸肉。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全球化逆流湧現,世界進入新一輪動蕩變革期,國內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和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挑戰巨大。
三是進入新發展階段,人民群眾向往更加美好的生活,對重要農產品的供給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城鄉居民不僅要吃得飽,而且要吃得更加安全、更加營養、更加健康。全國耕地質量狀況總體穩定,但退化趨勢尚未得到根本扭轉,加上全球氣候變暖和生態環境惡化,農產品生產安全受到較大影響。
以“大食物觀”推進重要農產品供給
文章指出,悠悠萬事,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實乃首要任務和頭等大事。為此,需要樹立“大食物觀”,深化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安全內涵。
首先,糧食安全是重中之重的任務。糧食是剛性需求,保障糧食安全在任何時候都是必須守住的底線任務。伴隨著中國經濟逐漸向後工業化階段過渡,居民對飲食健康的訴求日趨強烈,糧食和重要農產品數字化、智能化生產方式多樣。糧食安全的核心要義,已從主糧總量保障、居民隨時可獲,延伸為滿足多樣飲食需要的食物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