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中國駐德大使:超越差異分歧,中德合作共贏
http://www.CRNTT.com   2022-07-03 14:13:36


  中評社北京7月3日電/當地時間7月1日,“德國家族企業與政治基金會”在柏林舉辦“2022德國家族企業日”活動,活動圍繞全球大變革背景,就德國對外經濟合作問題與貿易政策進行交流和吹風。中國駐德大使吳懇出席,以“中國視角下的國際貿易構建”為題致辭,并接受現場訪談和交流。

  德國家族企業基金會成立於2002年,在德政界和經濟界頗具影響力,對德經濟政策塑造有推動作用。本年度與會者除300多位德國家族企業和各界代表外,照例還有諸多德、歐重量級政治人物。

  基金會主席基爾希多夫教授首先以“劇變的世界——家族企業面臨的挑戰”為題開場。德國聯合政府執政黨之一的綠黨主席努裡波爾、歐委會經濟金融事務總幹事福韋、德最大在野黨基民盟主席墨茨、德數字化和運輸部長、德總理府國務秘書庫奇斯,及奧地利經濟研究所主任菲爾波邁爾等到會,并分別以“轉折點——聯合政府的回應”“歐盟對當前經濟挑戰的應對”等為題,就德、歐經濟面臨的問題、挑戰、變革和新動力等不同角度,闡述了政策走向和觀點思考。一些德國家族企業代表也做了發言。

  吳懇大使的致辭明確指出,當前世界正站在新的十字路口上,未來國際貿易和經濟合作該何去何從,面臨新的抉擇。個別國家從“美國優先”到“友岸外包”,無不都是在開全球化倒車,鼓動陣營對立和經濟、科技、文化脫鈎,這是當前國際秩序和貿易合作面臨的最嚴峻挑戰。

  吳大使強調,當前中歐關系面臨的最大挑戰不是分歧,而是心態。心態決定認知,也決定了處理分歧的方式。志同道合是朋友,求同存異也可以成為朋友。國與國交往亦如人與人相處,應該以開放包容的心態接受彼此的不同,尊重彼此的選擇,而非強迫對方接受自己的標准或試圖去改變對方。近50年中德關系的成功實踐和冷戰結束後全球化的迅猛發展足以說明,只要本著開放包容、相互尊重的精神堅持求同存異,就能超越制度差異和意識形態分歧,實現合作共贏。<nextpage>

  吳大使坦率地闡明三點主張,一是不妨客觀看待競爭。中方理解德國和歐洲企業維護自身經濟技術競爭優勢的合理關切,但中國的正當發展權利也應得到尊重。未來中國中產階級將由4億擴大到8億,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而德國制造有足够的競爭力,中德完全可以實現1+1>2的共贏結果。二是應當理性看待經濟依賴。中德產業鏈由“互補”到“互融”是市場規律和商業決策的結果,也是全球化下國際分工使然。三是倡導中德、中歐共同承擔維護全球化和開放合作的國際責任,為解決當前世界經濟以及國際貿易和投資面臨的問題、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促進國際合作與相互理解貢獻智慧和力量。

  吳懇大使在講話中5次使用了“理解”一次,凸顯其與德政、商各界朋友交流時的真誠和善意。大使也并不回避雙方的分歧和矛盾,而是將之放在文化和時代的大背景下理性分析,展示了中國希望與德歐求同存異、互相成就的坦率和胸襟。吳大使在講話中還數度使用了數字對比和事實舉例的方式,顯示其對德國人重事實、講道理的交流方式的熟稔運用。在場的德國朋友對吳大使的講話也報以熱烈掌聲。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