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台灣經濟,正在一個低谷期徘徊。十年間台灣民生所需食品價格上漲25.6%,而平均薪資只上漲了11.2%。工作收入未滿3萬台幣(折合約人民幣6000元)年輕人超過120萬人,在有工作收入的年輕人中占比61%。
大學應屆畢業生的薪水一直只有22K每月,也就是2萬2台幣(約4.5K人民幣),要知道在很久以前,大陸的一線城市應屆畢業生薪水就持平了這個標準。過去15年間,台灣整體薪資不升反降,直接導致了大量年輕人無法承擔學貸和房貸壓力、不敢結婚、不敢生育的問題,更導致了大批台灣優秀人才外流。
2014年7月曾有台灣官方數據顯示,青年人的失業率正在不斷上升,台灣20歲至24歲的青年失業率為整體失業率的3倍多。
錯過PC時代的台灣,移動互聯網本應該是扭轉命運的一次機會。
發展移動互聯網:寧願賣雞排 也不願意創業
雅虎和摩托羅拉等曾經叱姹風雲的外企一個接一個的倒下,留給台灣本土人才的機會越來越少,大陸互聯網企業入台反而是目前少有的機會。
但即使這樣,很多90後畢業之後都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多數人寧願去雞排店打工也不願意去做實業,創業就更加無法想象。“台灣人的心不夠大,不願意去冒險。大學生畢業之後,家裡人都希望你去Acer、HTC和富士康這種大公司,如果你說要去創業,大家都會認為你瘋了”,吳德威感慨到。
上一代人奮鬥帶來的台灣富足性,卻直接導致了新一代年輕人的低生活壓力。在台灣有一個詞匯形容年輕人很貼切:小確幸。它代表著微小而確實的幸福,也就是說,只要給這些年輕人一點點能抓得住的幸福,他們就會滿足,至於發大財做大事什麼的則完全不想考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