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3日電/“不可靠實體清單”專治哪些人(銳財經)
——訪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研究部主任崔凡
日前,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中國將建立“不可靠實體清單”制度。對不遵守市場規則、背離契約精神、出於非商業目的對中國企業實施封鎖或斷供,嚴重損害中國企業正當權益的外國企業、組織或個人,將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
中國建立“不可靠實體清單”制度有哪些考慮?將對中外企業帶來哪些影響?是否會影響中國對外開放的進程?就相關話題,本報專訪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國際貿易系教授、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研究部主任崔凡。
記者:您認為中國建立“不可靠實體清單”制度的背景是什麼?
崔凡:中國的對外貿易法律制度是我們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以及與世界各國貿易關係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建立並逐漸完善的。某種程度上,歐美國家是中國對外貿易法律制度建設的老師,他們具有比我國更加完備與複雜的對外貿易法律制度體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於1994年通過實施並經過了2004年的修訂和2016年的修改。《對外貿易法》的主要目的是發展對外貿易、維護對外貿易秩序,相比發達國家而言,中國在處理對外經貿關係方面的法律制度是嚴重不足的。隨著中國對外貿易規模不斷擴大,對外貿易關係日益複雜,國際經貿環境的不確定性因素增多,我們有必要有選擇地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加強國內法建設,以提高我國維護自身貿易利益和穩定對外貿易關係的能力。
記者:這一舉措與近期中美經貿摩擦升級有何關係?
崔凡:目前,中國主要貿易夥伴的出口管制與貿易制裁法律制度日益複雜。其中,有些法律制度,實行所謂長臂管轄,行使域外法權。
例如,他國企業因為違反美國的要求將從美國購買的產品和技術轉賣到美國禁止銷售的第三國,就會受到制裁;他國企業和受美國制裁而非聯合國授權制裁的第三國進行貿易,也會受到制裁。如果說前者還有一定合理性的話,那麼後者則完全是霸權主義的表現。美國的赫爾姆斯伯頓法、達馬托法以及最近美國對伊朗的石油出口禁令,都對與被制裁國進行貿易的其他國家或企業進行制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