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22日電/準“閣揆”劉兆玄日前公布第一波“內閣”名單,部分民進黨“立委”對此名單並不看好,表示“馬英九以拼經濟為訴求贏得政權,但財經內閣卻是舊勢力班師回朝,過去金融掏空現象會不會借屍還魂”者有之;指出“對新政府內閣名單只有一句話‘失望、沒有期待’,像是回到八年前國民黨執政時的‘蕭內閣’”者有之。就是不認為這份名單有助於拼台灣的經濟。
台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日刊登的社評指出,民進黨“立委”有此反應並不意外,該黨主席謝長廷在劉兆玄被公布為準“閣揆”時,即對外表示,“內閣”將有許多老面孔,所以民進黨“立委”若無此反應,才會令人感到意外。不過民進黨“立委”指出“1996至2000年期間,邱正雄擔任“財政部長”時,信用合作社逾放達到歷史上最高,金融機構總體逾放比更達到百分之六點二,高達一兆九千餘億元,但這些數字都在民進黨執政後下降”的說法,則有欠公允。
上述說法很明顯忽略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背景,若非邱正雄處置得宜,台灣又如何能在民進黨8年執政拼經濟不力的情況下,仍保有基本的競爭力呢?這也就是為何邱正雄會被李登輝稱為“是全世界最好的財政部長”的原因。如果民進黨在處理金融機構總體逾放比問題、拼經濟真的那麼有效率的話,國民黨怎麼有機會重新執政呢?當然,執政黨對於反對黨的任何批評,都應該將之視為鞭策推動進步的動力,否則選民為何要國民黨來執政呢?
老百姓對於新政府上台總是會有新人新政的期待,可是新人若對於制度形成的背景沒有相當程度的認識,就貿然大力推動新政,不但未能達成選民的期待,反而會因事倍功半而造成選民更大的失落感的效果。台灣過去8年就是不斷在“新人新政”的蹂躪下,競爭力幾乎喪失迨盡,因此讓曾經有行政經驗的官員加入執政團隊,是穩健執政的具體展現。
社評指出,陳水扁與馬英九予人印象最大的差別,在於前者被認為較有魄力。可是有魄力的施政結果如何,不用說大家已心知肚明!如今台灣最需要的不是有魄力的施政,而是穩健的施政,亦即在舊制度的基礎上,持續強化台灣各方面的競爭力,不躁進、不急於求成。尤其是台灣現在處於一片望治心切的氣氛之中,就愈顯得穩健執政的重要性,否則將在匆忙之中,喪失原有的施政方向與願景。
台灣或許是因為生活步調十分快速的關係,無形中養成要儘早知道一件事情的答案,然後再把焦點轉移到下一件事情上的習慣,一旦未如預期,各種負面新聞就不斷出現。例如,新的執政團隊要到520才能正式上任,因此只要交接小組成員選定,在辦理交接上不出現問題即可,“內閣”人事的公布原本就不需要如此緊急地確定,否則可能在人事徵詢上有不完備之處。可是各界卻不久耐,於是各種揣測之詞就紛紛出籠,每天都有新閣員見報。
在人事未如外界預期地快速確定的情況下,輿論甚至已出現“如今狼狽不堪,顯示馬沒準備好當選。馬英九瞻前顧後,罣礙恐怖,顛倒夢想,已置自己的領導權威有如懸卵,還未上任就灰頭土臉”的說法。實際上,人事徵詢本來就需要時間,若如外界所言,在還沒當選就已確定人選,不是又會被譏為“沒選上就開始分官”了嗎?2004年敗選的原因之一,不就是還沒選上就在分官了嗎?
社評表示,穩定執政就是不過度受外在輿論的干擾,儘量按照既定的步伐前進,否則看報紙或政論節目即可治台,還需要那麼多優秀的“閣員”嗎?儘管綠營人士用特定眼光不看好這份“內閣”名單,不過只要把握穩健執政的原則,相信民眾會給予新執政團隊最大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