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東杰。(中評社 方敬為攝) |
中評社台中9月2日電(記者 方敬為)針對蔡政府開放進口含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美國豬肉,以及放寬牛肉進口,是否有望促成美台FTA?中興大學法政學院院長蔡東杰向中評社表示,機會渺茫,因為特朗普政府要求台灣進口肉品,意在選戰考量,與蔡政府的思維不在同一頻率,所以當台灣宣布開放之時,就已放棄談判籌碼,美台FTA也不再有協商的機會,除非台灣能再釋出大利多。
蔡東杰建議,蔡政府與其著眼於向美國協商簽署不平等、無利可圖的FTA,不如將中國大陸對台讓利的ECFA維繫好,台灣對中國的貿易順差一年平均達800億美元,對美國的順差額度則只有100多億美元,兩者孰輕孰重?應不難抉擇。
蔡東杰,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現任中興大學法政學院院長、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日韓總合研究中心主任等職,並擔任中華當代兩岸學術交流協會理事長等職。
民進黨政府明年元旦起開放進口含瘦肉精美豬,以及放寬美牛進口引發爭議,蔡政府強調,此舉有助台灣與國際接軌,外界認為,蔡政府著眼於跟美國協商簽署FTA。
分析美台促成FTA的可能性,蔡東杰表示,雙方要協商並達成某種共識,前提是雙方要在同一個談判立基點上,而從台灣開放美國瘦肉精豬肉、牛肉這件事情來看,很明顯台美雙方的談判出發點不同,所以,美台FTA談成的機會也就微乎其微。
蔡東杰說明,對蔡政府來說,開放美豬、美牛進口的終極目標可能是達成美台FTA,但是對特朗普政府來說,則只是讓選情加分的途徑,只是特朗普在選舉當中的一個政績而已。一方為了FTA商業架構,另一方是為了大選連任,兩者的出發點不同,自然不可能促成美台FTA。
很簡單,因為美台雙方協商的期待與目標不對稱,蔡東杰指出,蔡政府認為有機會獲得FTA,但特朗普政府卻從來沒有那個念頭,這樁交易形同兩者存在於平行線上,完全沒有交集。先不論台美FTA談妥的機會高低,兩方交易的出發點若沒有交集,這樁交易就注定是沒有結果。
講白一點,蔡東杰說,當台灣宣布開放美豬、美牛進口的那一刻,對特朗普而言就已是獲利了結,特朗普政府達到衝刺政績的目的,而台灣反而在開始談判前,就將手頭上的籌碼全數“梭哈”,後續要想在協商美台FTA,除非能釋出更多利益,否則美國也沒有必要跟台灣繼續商談,畢竟利益到手、獲利收工。
蔡東杰表示,撇除協商出發點不對稱的情況,美台FTA也難談成,因為茲事體大,美台要達成FTA在國際政治情勢中太過敏感,美國不是只要考慮美台關係,還要考慮到其他國家的意見與態度,台灣在這當中幾乎沒有話語權。
此外,簽署FTA的實體,多是有主權象徵,蔡東杰指出,台灣在國際政治現實當中,基本上難以受到認同,美國對於是否與台灣簽署FTA自然會多做考量,再進一步來說,即使真的談妥FTA,也很難對台灣有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