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之竹”,這句俗語常被用來形容泰國的外交特點,意思是在大國博弈間靈活搖曳,卻又像竹子一樣扎根於土地,不放棄自身的核心利益。
“泰國與每個國家打交道都不抱敵對心態,一向走中間道路。”李仁良介紹說,這樣的中立政策從泰國拉瑪五世國王朱拉隆功(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期的泰國國王)開始發展成型。
朱拉隆功在位時,泰國周邊地區均已淪為英法殖民地。當時,他主動出擊積極斡旋,成功讓泰國成為“緩衝國”。泰國因而成為東南亞地區唯一未被殖民的國家。
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泰國的外交手段十分亮眼。一戰初期,泰國是中立國,後期觀望形勢加入協約陣營,在戰後獲得了豐厚回報。二戰時期,泰國與日本結盟,戰後的泰國利用靈活的外交手段解決了與同盟國的關係。1945年9月,泰國政府派出代表團與同盟國簽訂合約,結束相互間的戰爭狀況,次年年初,美英等許多國家承認了泰國政府並與其建立外交關係。戰後,泰國成為美國在東南亞的主要軍事盟國。
葛紅亮說,現在,泰國與美國、日本、中國等國的關係都不錯。
說到泰國目前的國際影響力,羅吉財對記者說:“我認為,在世界範圍內泰國的影響力不大,畢竟我們在貿易和勞動力方面沒有優勢。”但他強調:“在東盟舞台上,泰國是‘核心玩家’,因為位置在本地區中心。”
泰國是東盟最早的發起國之一。1961年,泰國和當時的馬來亞(現馬來西亞)、菲律賓成立了東南亞聯盟。1967年,泰國、印尼、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發表《曼谷宣言》,正式宣告東南亞國家聯盟成立。兩次會議地點都在泰國首都曼谷。
“泰國位置地處東盟中心,從這裡可以方便到達東南亞各個國家和地區。”李仁良表示,泰國的人均收入不如新加坡等國,但地理位置、人口、資源等方面有優勢。
根據“牛津商業組織”網站的報告稱,2015年,泰國人口6800萬,在東盟國家中排在印尼、越南等國之後。其經濟發展在東盟十國裡排名較靠前。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全球競爭力報告,2014-2015年,東盟國家裡,泰國的競爭力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之後。世界銀行的一份報告稱,泰國是“中等收入”國家。
|